陈志强的个人简介

网上有关“陈志强的个人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陈志强的个人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陈志强,天津人,祖籍沈阳市,1994年毕业于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院,取得历史与考古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教授,历史学院院长,世界史学系主任,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以来遴选为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副理事长,现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历史学)成员、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理事长,曾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雅典大学、赫尔辛基大学、杜伊斯堡大学等从事合作研究和讲学,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拜占廷历史与文化、世界中古史、欧洲史、基督教史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报》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代表性著作包括《拜占廷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拜占廷帝国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和《巴尔干古代史》(中华书局2007年版)等,曾获得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论文评比活动一等奖,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二等奖,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十五规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天津市社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项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Chen Zhiqiang, born in Tianjin in 1952, graduated in Philosophy School of Aristotelian University, Thessaloniki, Greece, 1994, gained Ph.D. degree in History of Archaeology; Professor of History, Dean of History College, 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the World History,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Eastern Europe and Byzantine Studies, Vice-director of Center for European Studies, President of Association of Historians in Tianjin, Vice-President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the Medieval World History Studies; researching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Harvard University, Athens University, Helsinki University and Duisburg-Essen University; focused on the Byzantine studies, European studies, Christianity studies and some topics of the medieval world history, published more than one hundred articles in these areas on the academic magazines such as Historical Research, World History, and books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2003), Ancient History of the Balkans (2007), Research of Byzantinology (2001), Byzantine Civilization (2001), History of Byzantine Culture (1999),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997), Development of EU (2002); awarded several prizes on his books and articles。 1、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欧洲文化的兴起及其世界影响”;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巴尔干古代史研究”;

3、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拜占廷国家史”;

4、国家社科九·五重点项目“晚期罗马帝国的危机和拜占廷帝国的形成与发展”;

5、国家教育部出国人员启动项目“拜占廷帝国简史”;

6、天津市社科基金项目“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

7、国家教育部青年科研项目“拜占廷帝国军事史”;

8、 国家外交部重点项目“外交大词典”(希腊和意大利部分);

9、广东省重点出版项目“世界大通史”(第七卷和拜占廷通史部分);

10、 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与科研结合研究”;

11、天津市教委“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两大通史教学改革研究”;

黄永年的人物贡献

1925年10月出生。江苏江阴人。

1944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常州分校,同年考入中央大学南京部历史系。

1946年重新考入复旦大学史地系(后改历史系)。大学时代即发表文章,与陈寅恪先生论辩。毕业论文讲唐代河北藩镇,否定陈寅恪先生“以昭武九姓胡为安禄山主力”之说曾为学界所瞩目。

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至上海交通大学任助教。

1956年任讲师,后随交大迁校来到西安。

1957年被划为右派。

1962年安排在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工作。

1978年9月调入陕西师范大学。

1979年右派问题正式平反改正,恢复讲师职称。

1981年任副教授。

1982年晋升为教授。先后在学校图书馆、历史系、唐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

1983年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1987年任所长。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2001年退休。

2007年1月16日18时4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2岁。 中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唐史学会顾问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复旦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中国史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 黄永年先生童年在常州上幼稚园、小学,并无所谓家学渊源。引导黄永年进入学术之门的,是抗战初在沦陷了的常州地摊上买到的吕思勉先生所著《经子解题》。接着在武进县立初中读书时找些古书自己看,学做文言文也过了关。

高中上了不到半年的苏州中学沪校,二年级时考入设在常州郊区不属敌伪管辖的苏州中学常州分校,有幸听了吕思勉先生讲授的国文、本国史,以及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四门课,等于上了一次大学。同时,从吕思勉先生处得知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购读后深信三皇五帝、夏禹治水之非史实,并由此学得了精密的考证方法。

接着又认识了与吕思勉先生同编《古史辨》第七册的童书业先生。抗战胜利后又认识了顾颉刚先生,成为他们的学生。至于研究唐代文史,则在放弃了胜利前中央大学南京部分的学籍重新考入复旦大学之后,其时买到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使其跳出了以人之忠奸贤愚来论史的窠臼。但黄永年又不盲目崇拜权威,在当时发表的文章里,就有对陈先生《狐臭与胡臭》作商榷的。

解放后所写毕业论文讲唐代河北藩镇,也否定陈先生以昭武九姓胡为安禄山主力之说。 黄永年先生学识广博,视野开阔,其深厚的文献功力,当世学界罕有其匹。他几十年潜心精研,著作等身,在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和古文献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均有精深造诣,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北朝隋唐史及唐代文学、古典诗词小说的著名研究专家,更在版本学、目录学、碑刻学、古籍整理等领域内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古文献学学科的一代宗师。

黄永年先生先后师从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顾颉刚先生、童书业先生,受业名门,学有渊源。他早在大学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就引起学界关注,受到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的嘉许。近六十年的生涯里,他笔耕不辍,即使在错划右派期间,仍未放弃学术追求,其间撰写有关唐代经济和碑刻书法的文章,直到“文革”以后才陆续发表。 二十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黄永年先生主要从事唐史研究,兼及古典诗词和小说。研究玄武门之变、武周政权及其影响、宦官与禁军、肃代朝政局、泾师之变、二王八司马政局、元和后期党争。弄清楚这些无非是权力之争,而并非如通常所说庶族士族之争。

黄永年先生在90年代中后期又上溯北齐、北周和杨隋,探讨这一时期的史事。弄清楚北周实较北齐落后而被视为夷狄,周之灭齐惟恃府兵之强实为落后吞灭先进,但府兵缘隋开皇时“垦田籍帐,一与民同”而失去战斗力,文武合一之关陇集团在隋至唐初亦不复存在。其中仍多有与陈寅恪先生旧说之异同之处。

至于古典文学方面,则写过《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正义》、《长恨歌新解》等文字,并发现了仅存的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点校了《西游证道书》并考知《西游记》成书经过和版本源流,考知《西洋记》金碧峰的本来面目。

黄永年先生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指导学术研究,抵制所谓“古为今用”之类的庸俗方法,并注重解决历史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诸多研究成果以史料扎实、考证细密、见解精卓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瞩目和推重,他的学术论文多收在已结集出版的《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文史存稿》、《树新义室笔谈》、《学苑零拾》、《学苑与书林》等著作中。尤其是凝聚他数十年心血研究中古史的力作《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以历史上北朝至中晚唐一系列影响巨大的事件和制度为重点,进行了系统考察,他以敏锐的历史洞察能力,全面深厚的文献功底,缜密娴熟的考据方法,不仅厘清了诸多千古疑案,大大扩展了对这一时期某些重大史实的深入认识,填补了北朝及隋唐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以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提出若干独具创见的新观点,代表着研究这一时期政治史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现了一代史学大家的风范。

黄永年先生参与了古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创立和建设,撰写了《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古文献学四讲》、《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和《唐史史料学》等多部著作,享有很高声誉,被中国国内多所著名大学选作教材,为文献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先生还积极从事古籍整理事业的实践,精心标点校勘《类编长安志》、《雍录》、《西游证道书》等多种古代典籍,均以质量精良而被视作权威性的版本。

黄永年先生对古代文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十分尽力,主持完成国家教委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二十四史全译》中的《旧唐书全译》与《新唐书全译》;并为《祖国丛书》撰写《旧唐书与新唐书》、《唐太宗李世民》;还承担了《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内《旧唐书》等六种选译,成为该类读物具有典范性的佳作。 黄永年先生堪称教书育人的楷模。他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的创建人,自1979年起招收中国古代史唐史方向硕士生,1982年起又奉部命招收历史文献学硕士生,得其亲传的及门弟子已近百人。

黄永年先生先后开设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简介、古籍整理概论、唐史史料学、旧唐书研究、太平广记研究、吴梅村诗研究、隋唐史专题(政治部分)、隋唐史专题(经济文化部分)等课程。

这些课程和学问都不是当年哪位老师直接传授的,而是凭黄永年先生多年自学而自行建立体系的。其中撰成教材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有《唐史史料学》、《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以及包括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的《古文献学四讲》。

黄永年先生授课内容丰富,贯通古今,挥洒纵横,深入浅出,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所培养的学生,多人已成为学界翘楚,国家栋梁,他所传授的各门学问业已后继有人,他倡导谨严治学的优良传统和朴实学风。 陕西篆刻界熙熙攘攘,名人众多,知道黄永年先生的人不多。其实,他却是早就陕西篆刻争得荣誉的人。1987年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书法卷》,作为“一部反映‘五四'以来中国新文艺成果及其历程的拔萃本总集”,选录标准谨严,篆刻中国只选百家,陕西仅黄永年、沈锡健、赵熊、方磊四人入选。四人中除赵熊外三人在陕西都少为人知。

陕西篆刻以“做作古怪”为基本面貌,陕西篆刻有黄永年先生功力学养的人,少之又少。黄永年先生的印,两个特点:其一,粗看没有受三秦大地的地气弥漫,呈现荒蛮之势,细看也没有剑拨弩张的匪气,安静受用。其二,反复赏玩,能感觉作者的温润仁厚之心,干净整洁的品性。

《曹伯庸印》,(曹伯庸是陕西的书法名家,也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教授,也是关学继承者,学养精深;长期从教,桃李满天下;已过古稀之年,却笔耕不辍,著述迭出。)这方印和曹先生的书法风格和为人最贴切的,就是有棱角但是不伤人。

《陈泽秦印》,(陈泽秦,字少默,也是陕西的书法大家,一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诗文词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尤擅长于古籍善本、文物、字画的鉴定。其书法艺术风格格调高古,形拙神秀。他对隶书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最终奠定了其隶书风格在中国书法事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成为当代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师。)和陈老的书法很般配,陈老的字斜仄飘忽洒脱,而这方印稳重,有分量!

《黄永年印存》一书由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本书收入作者印存和作者对篆刻艺术的理解两部分内容。印存部分多为作者为朋友所刻的私印和私用印。篆刻艺术部分为作者的一份讲稿,能够提高读者对篆刻艺术的认识。 1.《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黄永年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7月初版

2.《旧唐书与新唐书》 黄永年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初版3.《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印4300册4.《旧唐书选译》 黄永年译巴蜀书社1988年8月初版5.《天妃娘妈传》 黄永年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初版6.《韩愈诗文选译》 黄永年译注 巴蜀书社1990年8月初版7.《吴伟业诗选译》 黄永年译注 巴蜀书社1991年12月初版8.《西游记》 黄永年中华书局1993年10月初版9.《周书选译》 黄永年译注 巴蜀书社1994年6月初版10.《中国古代史论集》 黄永年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11.《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黄永年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12.《老子·庄子·孙子·吴子》 黄永年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13.《清代版本图录》 黄永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初版14.《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黄永年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15.《西游记》[明]吴承恩著 黄永年点校 中华书局1998年1月初版16.《王荆公唐百家诗选》 黄永年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17.《吹网录.欧陂渔话》 黄永年校点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18.《中国古代史论集》 黄永年 陕西师范大学1999年10月初版

19.《王荆公百家诗选》 黄永年等 辽宁教育1999年12月初版

20.《王荆公唐百家诗选》 黄永年 辽宁教育2000年1月初版21.《西游记》 黄永年 中华书局 2000年6月初版22.《树新义室笔谈》 黄永年上海书店2000年8月初版3000册23.《文史探微》 黄永年 中华书局 2000年10月初版24.《学苑零拾》 黄永年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年12月初版25.《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世纪出版集团2001年11月初版26.《雍录》 黄永年点校 中华书局 2002年5月初版27.《唐史史料学》 黄永年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年12月初版28.《古文献学四讲》 黄永年 鹭江出版社 2003年9月初版29.《文史存稿》 黄永年著 三秦出版社 2004年5月初版30.《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黄永年 上海书店 2004年7月初版31.《黄永年印存》 黄永年 中华书局 2004年10月初版32.《古籍版本学》 黄永年 江苏教育 2005年12月初版3150册33.《学苑与书林》 黄永年 上海书店 2006年1月初版34.《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 上海书店 2006年1月初版

35.《北齐书选译》 黄永年译注 巴蜀书社 1991年36.《颜氏家训选译》 黄永年译注 巴蜀书社 1991年37.《类编长安志》 黄永年点校 三秦出版社 2006年38.《唐代史事考释》 黄永年 联经事业出版公司 1998年39.《唐太宗李世民》 黄永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 黄永年先生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使命感,他在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期间,积极参政议政,时时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他爱校如家,关心陕西师范大学各项事业尤其是文史学科的发展,为学校工作积极出谋献策,竭尽自己的才智。

黄永年先生一生襟怀坦荡,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虽身历坎坷而志向弥坚。先生平生所奉,正如他自己所说:“科研是要多出成果为学术大厦添砖加瓦,为自己的国家争光彩;教学是培养青年使后继有人,且能超越前人。至于其它得失荣辱,就都是身外之物了。”信哉斯言!他将全部心血皆投身于学术研究而耕耘不止,他将毕生精力都倾注于化育英才而诲人不倦。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唐史专家牛致功说:“黄永年先生在历史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在全国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我在1980年以后与黄永年开始交往,他的《唐史史料学》一书在体例、内容、时段方面有很多创新,是学习、研究唐史者的必读书。”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宗国说:“黄先生的学术贡献非常独特,他在唐代政治史的研究方面有很多创见。”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刘后滨说:“黄先生在唐史、古文献学、古文字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旧学功底很深,他的去世,是唐史研究领域的一大损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任士英:“我硕士生时候导师是牛致功先生,但听完了黄先生所有的课。自己8万字的硕士论文,就是在黄先生的坚持下分两次发表在《唐史论丛》上的。黄先生在版本目录学方面的造诣非常惊人,我听中国书店的人说过,只要是黄先生买下的古书,价格后面再加一个零都算是便宜的。”

历史的时代怎么划分,就是近代,现代那样的

黄永年先生学识广博,视野开阔,其深厚的文献功力,当世学界罕有其匹。他几十年潜心精研,著作等身,在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和古文献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均有精深造诣,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北朝隋唐史及唐代文学、古典诗词小说的著名研究专家,更在版本学、目录学、碑刻学、古籍整理等领域内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古文献学学科的一代宗师。

黄永年先生先后师从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顾颉刚先生、童书业先生,受业名门,学有渊源。他早在大学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就引起学界关注,受到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的嘉许。近六十年的生涯里,他笔耕不辍,即使在错划右派期间,仍未放弃学术追求,其间撰写有关唐代经济和碑刻书法的文章,直到“文革”以后才陆续发表。 二十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黄永年先生主要从事唐史研究,兼及古典诗词和小说。研究玄武门之变、武周政权及其影响、宦官与禁军、肃代朝政局、泾师之变、二王八司马政局、元和后期党争。弄清楚这些无非是权力之争,而并非如通常所说庶族士族之争。

黄永年先生在90年代中后期又上溯北齐、北周和杨隋,探讨这一时期的史事。弄清楚北周实较北齐落后而被视为夷狄,周之灭齐惟恃府兵之强实为落后吞灭先进,但府兵缘隋开皇时“垦田籍帐,一与民同”而失去战斗力,文武合一之关陇集团在隋至唐初亦不复存在。其中仍多有与陈寅恪先生旧说之异同之处。

至于古典文学方面,则写过《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正义》、《长恨歌新解》等文字,并发现了仅存的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点校了《西游证道书》并考知《西游记》成书经过和版本源流,考知《西洋记》金碧峰的本来面目。黄永年先生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指导学术研究,抵制所谓“古为今用”之类的庸俗方法,并注重解决历史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诸多研究成果以史料扎实、考证细密、见解精卓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瞩目和推重,他的学术论文多收在已结集出版的《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文史存稿》、《树新义室笔谈》、《学苑零拾》、《学苑与书林》等著作中。尤其是凝聚他数十年心血研究中古史的力作《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以历史上北朝至中晚唐一系列影响巨大的事件和制度为重点,进行了系统考察,他以敏锐的历史洞察能力,全面深厚的文献功底,缜密娴熟的考据方法,不仅厘清了诸多千古疑案,大大扩展了对这一时期某些重大史实的深入认识,填补了北朝及隋唐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以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提出若干独具创见的新观点,代表着研究这一时期政治史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现了一代史学大家的风范。

黄永年先生参与了古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创立和建设,撰写了《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古文献学四讲》、《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和《唐史史料学》等多部著作,享有很高声誉,被中国国内多所著名大学选作教材,为文献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先生还积极从事古籍整理事业的实践,精心标点校勘《类编长安志》、《雍录》、《西游证道书》等多种古代典籍,均以质量精良而被视作权威性的版本。 黄永年先生对古代文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十分尽力,主持完成国家教委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二十四史全译》中的《旧唐书全译》与《新唐书全译》;并为《祖国丛书》撰写《旧唐书与新唐书》、《唐太宗李世民》;还承担了《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内《旧唐书》等六种选译,成为该类读物具有典范性的佳作。 黄永年先生堪称教书育人的楷模。他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的创建人,自1979年起招收中国古代史唐史方向硕士生,1982年起又奉部命招收历史文献学硕士生,得其亲传的及门弟子已近百人。黄永年先生先后开设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简介、古籍整理概论、唐史史料学、旧唐书研究、太平广记研究、吴梅村诗研究、隋唐史专题(政治部分)、隋唐史专题(经济文化部分)等课程。

黄永年印

这些课程和学问都不是当年哪位老师直接传授的,而是凭黄永年先生多年自学而自行建立体系的。其中撰成教材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有《唐史史料学》、《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以及包括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的《古文献学四讲》。 黄永年先生授课内容丰富,贯通古今,挥洒纵横,深入浅出,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所培养的学生,多人已成为学界翘楚,国家栋梁,他所传授的各门学问业已后继有人,他倡导谨严治学的优良传统和朴实学风。

上古时期是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时期,上古和中古史的划分是以秦皇朝为界的,即先秦史就是上古史。中古就是满清皇朝1840年以前,直至秦皇朝。

目前史学界没有“下古”的概念。至于上古和中古的分界线,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根据目前最高史学权威《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22卷本),上古和中古史的划分是以秦皇朝为界的,即先秦史就是上古史。中古就是满清皇朝1840年以前,直至秦皇朝。第二种说法,是采用欧洲历史的学说,世界上古史是世界范围内的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而欧洲的奴隶制衰亡是以公元476年为标志的。故此,第二种说法是公元476年之前是上古史,之后是中古史。由于我国对上古、中古的划分尚有很大的分歧,主要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划分问题,即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所以,暂时,我们就以《中国通史》为准了。

我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开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1989年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出版,避开了古史分期问题,代之以时间意义的“上古时代”、“中古时代”。 白寿彝在题记中说:“从历史发展顺序上看,这约略相当于一般历史著述中所说的奴隶制时代。但在这个时代,奴隶制并不是唯一的社会形态。我们用‘上古时代’的提法,可能更妥当些。

换言之,可以简单归纳为:远古时代:五帝;上古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中古时代:秦汉至清。

关于“陈志强的个人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南派三叔的头像
    南派三叔 2025年08月22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南派三叔”

  • 南派三叔
    南派三叔 2025年08月2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陈志强的个人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陈志强的个人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陈志强,天津人,祖...

  • 南派三叔
    用户082209 2025年08月22日

    文章不错《陈志强的个人简介》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