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禅的真正区别?

网上有关“佛与禅的真正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佛与禅的真正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佛与禅最大的区别为起源不同: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禅宗只是佛教多个宗派中的一个。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而禅宗是佛教发展途中的一个分支。

2、本义不同。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

3、觉悟不同。

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凡夫无一具足,声闻、缘觉二乘仅具自觉,菩萨具自觉、觉他,由此更显示佛之尊贵。也可以把佛理解成神通广大的神仙,佛者觉也。即得到了大智慧,将宇宙万物三界诸相均看透的人就是佛。

佛和汉语中的“圣人”相近,但“圣”无法表达出觉悟和修行,所以当时的译经者用了“佛”这个词汇。

禅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一、佛

基本字义

fóㄈㄛˊ

1、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

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寺。~老。~经。~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二、禅

基本字义

禅(shàn )

1、帝王的祭地之礼:封~。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

禅(chán)

1、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Buddhist]。如:禅门(佛教禅宗的教门);禅床(和尚用来打坐和睡觉的床)

2、指禅房 [a monastic room]。如:禅室(禅房);禅阁(禅房)

扩展资料:

一、中国佛学派别

佛学自汉朝传入中国,即有许多不同之派别,不一致之说法,为了消弭冲突、避免矛盾,中国佛学家即以判教方式,将各种说法融合消化。中国之派别有八宗、十宗、十三宗之说,若依大乘旧传八宗之说而言,其中禅、净、律、密属于行持,三论、天台、华严、唯识则以义学见长。此四宗学说略述如下:

1、三论宗

三论原属印度大乘佛学之中观一系,北齐(550~577)末年,由辽东僧朗传入江南,至唐初嘉祥吉藏集其大成。此宗所依之基本典籍为:

(1)中论,驳斥婆罗门教、小乘佛教,和其他大乘诸宗派之错误见解,而皈依中道教义。

(2)十二门论,矫正大乘佛教徒自身之错误见解。

(3)百论,驳斥婆罗门教之外道思想。其学说主要有三方面:

①破邪显正。即总破一切有所得、有所见:破斥外道对于“实我”之邪见、遮遣毗昙宗“实有”之执见、驳斥成实宗“偏空”之情见、摧破大乘之一切有所得、有所见。如是内外尽破,大小遍斥,而以“都无所得”为旨归。

②真谛和俗谛之差别,即以俗谛之故,不动真际而建立诸法;以真谛之故,不坏假名而说实相。故依此二谛之说,有是空之有,空是有之空,由是乃显无得之正观。

③八不中道,即揭示诸法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之理,来破除生灭、断常、一异、去来等“四双八计”之偏颇,而说明宇宙万事万物皆无固定不变之自性。要之,此宗以“破而不立”来遣除一切偏执情见;以“无所得”为本旨,认为一切诸法本来无相,本自寂灭;故所谓之迷悟及成佛不成佛皆为假名,惟以“觉”为本体,染净诸法本来寂灭,而以“无得正观”为至极妙道。

2、天台宗

陈宣帝建德七年(575),智顗大师入天台山而初创此宗。追溯传承,上承龙树,经过北齐慧文禅师之阅读中论、大智度论,得一心三观之妙旨后,传南岳慧思禅师因悟证法华三昧,著述大乘止观,再授智顗大师而修得法华三昧前方便,盛弘教观,并依法华经融摄性空论义,而大成天台宗学。

此宗之教义说一心具十法界,静观此心,可悟“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之道理。其纲义要旨有三:即一念三千之世界观、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之哲理。

指出诸法之相互融摄,整个宇宙之究竟合一,每一现象(物或心)所表现之原理是圆融三谛(空、假、中),意指事物或生命本身即是实相,即是如如;主张一切法平等,此乃天台止观之中心思想。

要之,天台一宗以法华经为典据,直显诸法实相之哲理,自“理”方面而言,以即空、即假、即中之圆融三谛彰显诸法之当体;自“事”方面言之,则揭示百界千如、一念三千之“性具”思想(性德本具);而所谓理事之互相融即,即是诸法之实相、法界之本然(法尔自然)。

3、华严宗

又称贤首宗、法界宗,依华严经而得名。杜顺(557~640)为华严宗之开祖。此宗创始之前,中国已有地论宗,地论宗奠基于世亲之“十地经论”,华严宗一方面吸收地论宗之教义,而进入中国佛教之繁盛期;

另一方面则统一当时各宗派新旧异说,立足于唯识缘起之理论基础。而在构成判教、观行理论方面,表面上虽批评天台、唯识之学说,实际又撷取两家之说。

然大抵而言,华严宗依照华严经建立宗义,其无碍缘起之义理,乃从‘般若’思想展开来,根据“般若”之“法性本空”,进一步阐明法界诸法由于“性空”而形成平等,乃至等同一体,而得入于一与多“相即相入”之无尽无碍概念,此即所谓“法界之普遍缘起”。

此宗重要教义另有:因门六义、六相、十玄门等,以显示其圆融无碍之法界缘起思想。

4、唯识宗

此宗远尊印度弥勒菩萨为宗主,弥勒出世说瑜伽师地论,无着禀承教法而着庄严论、摄大乘论。世亲继而着唯识二十论、三十论颂等。

玄奘于唐贞观年间,至印度求法,从戒贤、智光诸论师习受瑜伽、唯识等论。归国后其弟子窥基依玄奘大师口述,撰成唯识论述记,发畅奥义,又撰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以释之,而蔚成唯识宗学。

此宗之名相繁众,义理深邃,侧重分析,立有五位百法(八心法、五十一心所法、十一色法、二十四不相应行法、六无为法)、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五种性(声闻种性、缘觉种性、菩萨种性、不定种性、无性有情)。

以“阿赖耶识”为基础,阐“万法唯识、识外无物”之理。其根源是在于阿赖耶识有含藏种子。

种子又称“习气”,分为名言种子与业种子二种。在实证上以识为中心,转变有漏之心识,而成为无漏之实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最后将能观之识亦归诸于空,证入“能所一体”之世界。

二、“禅”的源起

“禅”是从梵文的“禅那”这个词音翻译过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禅”实际上是一个外来语,它的意思是“思维修”或“静虑”,属于菩萨行六度中的一度,指的是一种修行的方法。

佛陀立教,把“戒、定、慧”立为基本三学,是每个佛教徒必须修持根本法门。我们这里所说的“禅”是禅宗所传的禅;与六度中的“禅定”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

在印度,“禅定”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一种修行的方式,早在佛教成立之前即已盛行.佛教传入中国后,历代祖师和各个宗派,无不以“禅定”或“禅观”为其修行和立宗的根本。与“禅”相联的有禅观、禅定、禅心、禅意、禅味、禅法、禅风、禅机等由禅引伸出来的禅语,真是丰富多彩,韵味无穷。

禅宗兴起之后,它所提倡的“禅”与原来的“禅观”或“禅定”虽有其相同的一面,更有其不同的一面,对于相同的一面就不去说它,那么不同的是什么呢?

第一,禅宗的“禅”是一种认识。与其说它是六度中的“禅定度”,还不如说它是六度中的“智慧度”。

第二,禅宗在方法上重视学人与其师的直接对话,以启发学人的智慧。

第三,禅宗的目的第一步是开悟,认为只有“悟后起修”,才能事半功倍。

第四,禅宗的修行是将日常生活与人心的净化紧密结合,认为“平常心是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以出世的随神做入世的事业。

百度百科-佛教

百度百科-禅学

百度百科-佛

百度百科-禅

什么是禅佛教中的禅,是什么意思?

龙树菩萨,其母亲在阿周陀那树下生了他,所以字阿周陀那;因为龙助其成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又译为龙猛菩萨,取大龙云雨无边,可生长万物的含义。

龙树菩萨是南天竺国的婆罗门族,天生聪明颖悟,事情只要对他说一遍,便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在乳哺中,听到婆罗门行者诵四部韦陀典,每一部各四万偈,每偈四十二个字,听完就能背诵,而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二十岁时,对于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和道术,皆非常精通,名声早已传遍各国,而无人可及。

他有三位知心的朋友,都是非常杰出的人才。有一次聚会时,互相讨论说:天下的义理,可以开展智能,领悟幽深的意旨,我们都学得差不多,而没什么兴趣了,只有极情纵欲,才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而修行人是无法像王公大臣那么有势力,只有学了隐身术,才能潜入府内行乐。四个人都觉得很有道理而没人反对,于是就一起到术师家,请求传授隐身法。

术师心里想着:这四个婆罗门人,都是名声显赫的人物,今天为了隐身法,才会屈就、尊敬于我,要是我将咒法传授给他们,以后就不能再使他们屈就于我,如果只拿药给他们用,用完就会再来请求于我,做我的弟子了。于是就给每个人一粒青色的药丸,告诉他们说:「你们在没有人的静处,用水将药丸磨化,涂在眼睑上,就没有人能看见你们了。」

龙树菩萨磨药时,一闻到气味,就全部知道药物的组成和份量,就告诉了术师,术师大吃一惊,问他为何知道,龙树菩萨答说:「药本身就有味道,怎么会不知道呢?」术师非常叹服,便将法术教给他们,这四人很快就学会隐身法了。

这四个人以隐身法侵入王宫,宫中美女皆被戏弄,经过百余日,有人怀了身孕,为了怕被降罪,就将此事禀告国王。国王非常不高兴,心想:这到底是什么不祥的怪事啊?便召集有智能的大臣来讨论这件事。有一位老臣说:「有二种可能,若不是鬼魅就是法术,可以用细土放在门口处,禁止行人通过,若是鬼魅则没有足迹,可以咒术除之,若是法术,就会有人的足印现在土上,可以刀杀之。」

国王就吩咐照办,果然有四个人的脚印,于是国王命令将所有宫门关闭,并叫数百名武士持刀在空中挥砍,三个朋友皆被砍死,只有龙树菩萨闭气躲藏到国王身边七尺之内,而没有被刀砍到,这时候,他才体悟到*欲是痛苦祸害的根源,败德伤身皆由此而起,于是心中发誓说:「我要是能够脱险,一定参访沙门,剃度出家,精进修持。」后来顺利的逃出宫外了。

龙树菩萨便到山中参访一座佛塔,而出家受戒,九十天之内,就把三藏经典全部看完,想要再求其它经典,却都找不到,于是进入雪山,看见山中有一座塔,塔中有一个老比丘,将一本摩诃衍经赠给他,他虽然了解其中的实义,心中却未能生起实际的证悟,于是周游各国,想再求取其它的经典,可是在阎浮提中,再也找不到其它的经典了。

龙猛菩萨在途中,遇到外道论师,皆以精辟佛理,让他们折服而皈依。后来,龙树菩萨心中自我思惟:「佛经的道理虽然奥妙,若以常理推之,却无法圆融,只有开悟后,对于佛才能参透,处事才能不离自性,而有所过失。」于是穿上新的僧衣,重受新戒,独自在水精房中,精进修持而不休息。

大龙菩萨看他如此,非常感动而怜愍他,就把他投入海中,在宫殿中,将所有方等深奥的无量妙法传授给他,龙树菩萨受读了九十天,在心里便产生了实际的证悟,宫中经典,数目虽然多得不可计数,但是,所谓一相深入,无生二忍(众生忍与无生法忍)俱足,大龙菩萨便送龙树菩萨回南天竺。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

而在佛教中的“禅”是“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

佛教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法,源于婆罗门经典《奥义书》所讲的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三种禅介绍

1、世间禅,乃色界、无色界之禅定,有二:

①根本味禅:有四禅、四无量、四空等三品,合称十二门禅。乃厌离欲界之散乱而修四禅,欲求大福则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

②根本净禅:逢佛出世,闻佛说法,则得依之而直发无漏智,故称净禅。有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禅三品,分别为慧性多、定性多、定慧均等所修。

2、出世禅:观、练、薰、修四种:

①观禅:观为观照。明观谛照不净等境,故称为观。有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四种。

②练禅:练为锻炼,即指九次第定,此禅由浅至深,顺序锻炼四禅、灭尽定,依不杂异念,以无漏法锻炼而灭有漏,通达八地。

③薰禅:薰为薰熟自在义,如狮子奋迅三昧,能除异念之间杂念,得顺逆进退皆随意自在!

④修禅:超越三昧,修治前定,使之精妙,可超越出入自在!

3、出世间上上禅:即

三种禅 - “地持经”卷五之九种大禅

①自性禅:修观心之实相,不外求。

②一切禅: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

③难禅:为深妙难修之禅。

④一切门禅:一切禅定皆由此门而出。

⑤善人禅:大善根之众生所共修。

⑥一切行禅:含摄大乘之一切行法。

⑦除恼禅:除灭众生之苦恼。

⑧此世他世乐禅:令众生悉得二世之乐。

⑨清净净禅:惑业断尽,得大菩提之净报。

扩展资料

中国禅的产生与发展,完全是印度佛教东传之后,逐渐地与中国本土文化相适应、相结合的产物。既有僧肇的造论,也有道生的说法,他们这些东土大德对佛法的弘扬,就为中国禅宗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齐梁之间,宝志禅师的《大乘赞》,就颇近后世禅门的顿教思想,善会的禅修则已开启了“中国禅”之先河(详香港《内明》298期之拙文)。只缘东土有此大乘气象,以故达摩祖师的东渡,方才找到了其禅法顺利弘传的缘(条件)。

也由于中国早期就具备了禅法弘传的基础,故六祖以后的禅法必然朝着单刀直入、当下即得的道路发展。这一发展方向虽然曾一度发展到了“呵佛骂祖”的境地,但毕竟只是在破斥学人的情识上的我执与法执上作功夫,而作为真正永恒的佛法是骂也骂不掉的,而真正的觉者也是骂不到的。

所谓“丹霞烧木佛,院主落须眉”,其缘由就在这里。假如像胡适先生所说的那样,禅家不做禅定修持,不对人生的终极目标作追求,那自然也就找不到自身的归宿(即云门和尚所说的“腊月三十日”)。而作为心性解脱的禅宗也将会从佛教的轨道上颠覆,从而转化到纯学术的方向上去了。

佛教最具中国特色者是禅宗,也就是由于禅法在不违背佛教的根本教义的前提下,又能充分注意与东土的中国文化相融合,使之彻底地“中国化”,而又不脱离佛教的基本轨则。倘若离开了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无从谈“中国禅”了,更无从谈中国的佛教了。

百度百科-禅

百度百科-中国禅

关于“佛与禅的真正区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浅若夏沫的头像
    浅若夏沫 2025年08月15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浅若夏沫”

  • 浅若夏沫
    浅若夏沫 2025年08月1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佛与禅的真正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佛与禅的真正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佛与禅最大...

  • 浅若夏沫
    用户081503 2025年08月15日

    文章不错《佛与禅的真正区别?》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