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祖先是谁

网上有关“狗的祖先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狗的祖先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狗的祖先是狼。

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早在狩猎采集时代,人们就已驯养狗为狩猎时的助手。因此,狗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址,都发现了狗骨骼。

没有人确切知道人与狼第一次互动发生在什么时候。

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在5万年之前,因为至少要花这么久的时间野狼才能发展出如今的基因差异。犬的生物学起源可追溯到几千万年前,犬的驯化史大约在一万五千年前的中石器时代,甚至有科学家从遗传学的角度论证称,可能早在距今10万年前,犬就已被人类驯化。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有其他问题想咨询宠医,点击下方头像,进行免费1对1咨询。

把老虎放到非洲,会不会被狮子和鬣狗咬死?

斑鬣狗

斑鬣狗(学名:Crocuta crocuta):又名斑点鬣狗,体长约95-160厘米,尾长25-36厘米,体重40-86千克,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毛色土黄或棕**,带有褐色斑块,鬃毛短或无。上额犬齿不发达,但下颌强大,能将90千克重的猎物拖走100米。

成群活动,每群约80只左右,雄性个体在群体中占优势。性凶猛,可以捕食斑马、角马和斑羚等大中型草食动物,可和狮群抗衡。进食和消化能力极强,一次能连皮带骨吞食15千克的猎物。善奔跑,时速可达40-50公里,最高时速为60公里。全年都能繁殖,但雨季为产仔高峰期,妊娠期110天,每胎产2仔,雄性2岁、雌性3岁性成熟。

斑鬣狗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地区,生活在热带、亚热带草原和半荒漠地区,数量众多。

中文学名

斑鬣狗

拉丁学名

Crocuta crocuta

别称

斑点鬣狗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物种学史

斑鬣狗是在1777年由德国自然学家约翰·克里斯蒂安·波利卡普·埃尔克斯勒本(Johann Christian Polycarp Erxleben)首次正式描述的。斑鬣狗学名的古希腊文字根被老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用来描述一种埃塞俄比亚的不明动物,有可能就是鬣狗。这个字根是来自番红花属的学名,是古时的一种**染料。在文学上意思是“番红花颜色的物体”。

虽然斑鬣狗有一些像犬科,但它们其实是更为接近灵猫科。斑鬣狗属于猫型亚目,故较接近猫科而多于犬科。斑鬣狗是鬣狗科中现时最大型的成员。相信斑鬣狗的祖先是于上新世(533-180万年前)从缟鬣狗分支出来。由于当时剑齿虎开始消失,并由短牙的猫科所取代,一些鬣狗开始自行猎食及演化成新的物种,包括现今的斑鬣狗。

进化主干在古北界和非洲,中中新世时有一早期特化的中鬣狗类;晚中新世时鬣狗繁盛;新世现生属出现。

形态特征

斑鬣狗总长度1.3 - 1.85米,尾长25-36厘米,雄性体重45-63千克,雌性体重55-82.5千克。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体重超过14%。斑鬣狗具有很高的肩膀和强大的前躯及倾斜下来后躯。毛发短粗,毛色土黄、棕**、沙色、姜**、暗灰色或褐色,它得名于在背面、侧面、臀部和腿部有黑色或褐色斑块和斑点。身上这些不规则的暗斑,会随着年纪而消褪。鼻端黑色。它们有长及强壮的颈部,有粗糙的鬃毛。尾巴短,棕黑色,尾端浓密。

共5张

斑鬣狗

体型似犬,长颈,后肢较前肢短弱,躯体较短,肩高而臀低;颈后的背中线有长鬣毛;牙齿大,具粗壮的锥形前臼齿,裂齿发育,臼齿退化。颌部粗而强,能咬开骨头。

斑鬣狗是排在狮子之后的非洲第二大的食肉动物,并具有难以置信的强大的颌骨和牙齿,使其能够粉碎沉重的骨骼,获得有营养的骨髓。

栖息环境

栖息于多种类型的开放式或干燥环境,如包括半沙漠、热带草原、林地、金合欢丛林和山地森林,在密集的森林生境中不太常见。[2]不居住在非洲西部或中部的沿海热带雨林。在西非,该物种喜欢几内亚和苏丹的草原。在非洲东部和埃塞俄比亚的垂直高度达海拔4000米。

生活习性

族群

斑鬣狗的族群可以包括5-90个成员,并由一只雌性所带领。族群的生活是围绕在巢穴附近,只有幼崽会生活在巢穴内。每一族群都是一个永久的社会群体。族群是由复杂的社会阶级所影响,甚至幼崽会在学懂行走前就可认识这个观念。雌性是支配的成员,接着是幼崽,而成年雄性则是最低层的。它们的社会有高度的结构,并由母系族谱(即由单一母亲所生的雌性)所支配。它们的社交行为非常复杂,经常涉及联盟及转移联系等。在这方面斑鬣狗像很多旧世界的灵长目而多于其它的食肉目。雄性斑鬣狗约于2岁时就会离开族群,而雌性则会留在自己出生的族群中。

族群中的下层成员会舔高层雌性的性器官,作为一直臣服的表示。所有族群中的雄性都会舔雌性领袖的性器官,而由于最高层的雄性都在最底层雌性之下,故很少会有雌性斑鬣狗舔雄性的阴茎。

雌性会倾向与其它族群的雄性交配,从而防止近亲繁殖。雌性斑鬣狗很少会与带有高度攻击性的雄性斑鬣狗交配,相反,较平静及顺服的雄性则会被选上。耐性可谓很紧要,因为有时求爱可以长达1年。故此,较优越及缺乏耐性的雄性会很难找到伴侣。尽管求爱复杂,雌性会自行带大幼崽。杀死幼崽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它雌性(幼崽母亲的姊妹)会杀死幼崽。

同族群的斑鬣狗很少会互相打斗至严重受伤。很多争吵都会很快解决。大叫或轻微的互咬都已经足够,但若打斗至失控的情况,高阶的斑鬣狗会干涉及阻止打斗。纵然是互不相识的斑鬣狗,都会尽量避免打斗或杀死对方。斑鬣狗留下的气味标签亦可以防止争端:若一只斑鬣狗需要进入敌对斑鬣狗的领域,它会保持低调及尽量在边界的地方。雌性之间的敌对意识较强,因为不同族群的雄性是有交配的作用。陌生的斑鬣狗很少会被族群接纳,但若被接纳,都只会是族群中最低级的。若出现大型的对抗时,如与狮子或其它斑鬣狗族群,斑鬣狗会并肩筑成一幅“墙”,并全体向对方攻击。

斑鬣狗像很多其它的食肉目般,尤其是年幼时,都是喜欢玩耍的。饲养的斑鬣狗可以很温驯,而很多非洲原住民及住在非洲的欧洲人都可以成功驯养斑鬣狗。

斑鬣狗会排泄油性及**的物质来区分它们的领域。它们的肛门贮袋会向外翻,形成一个向领袖服从的姿势。它们亦会用爪子把分泌出来的物质抓在地上,形成一道嗅觉的疆界。

围猎

斑鬣狗是夜行性猛兽,它们白天在草丛中或洞穴中休息,夜间出来四处游荡,到处觅食。它们单独地、成队地或几只一起去猎食,有时40-60只一起有组织地对大动物斑马、野牛等进行围猎。

虽然斑鬣狗很适合吃腐肉的生活模式,但它们大部分的食物都是靠狩猎得来的。它们的牙齿并非专门供吃腐肉的,而是发展成更为“全方位”的。 斑鬣狗似乎较喜欢中型的有蹄类(如角马或斑马),多于大型(如非洲水牛)或细小(如汤氏瞪羚)的动物。斑鬣狗不像狼,它们会依赖视觉而多于嗅觉来选择猎物。基于狩猎方法,斑鬣狗一般会选择群族中体能上较低的动物。斑鬣狗狩猎的模式与非洲野犬相似,都会追捕猎物一段长距离,直至它疲惫为止。当狩猎大型猎物时,斑鬣狗会咬猎物的下半身,并会撕开其腹部。一般会先吃内脏及脚部肌肉,若猎物是怀孕的雌性,它们则会先吃了胎儿,而头部则留至最后。一只斑鬣狗每次可以吃14.5千克的肉,差不多是它们体重的三分之一,这食量在哺乳动物中是极高的。

当斑鬣狗集体捕获猎物时,它们就会一拥而上,同时撕咬猎物的肚子、颈部、四肢及全身各处。为了防备狮子前来掠夺它们的食物,整个族群的斑鬣狗就一起狼吞虎咽地分享这份大餐。数十分钟内,猎物便被它们分食得干干净净。

斑鬣狗捕食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战术。斑鬣狗往往在夜间袭击角马群,它们以40-50千米的时速追逐2-3千米后,冲散马群,迅速围上一只角马,用强大的犬齿咬住角马鼻子、腿或腰部,死死不放,直到角马窒息而死。

斑鬣狗一般会维持时速60公里来追捕成年的角马达5公里之远。通常是由一只斑鬣狗追捕猎物,但若是抵抗性较高的猎物时则有所不同。角马有时会逃入水中来避开追捕,但这却无阻斑鬣狗的狩猎,而往往都能狩猎成功。虽然斑鬣狗一般都是成群进行猎食,但一只斑鬣狗其实就足以杀死成年的雄性角马。斑鬣狗的猎物中有75%都是独自猎杀的,但独自猎杀的成功率却只有26%,相比成群2-4只斑鬣狗的46%成功率则相形见绌。 面对狩猎斑马则需要另一种技巧,因为斑马逃跑时是一整群的,而带领的斑马会猛烈地保护自己的同伴。一般狩猎斑马群需要10-25只斑鬣狗,并会以新月的队形来追捕。追捕往往都会较慢,时速只有约15-30公里。带领的斑马会尝试阻隔在斑鬣狗与斑马群之间,一旦有斑马落后于大群,斑鬣狗就会一踊而上,这通常需要追捕达3公里才会发生。虽然斑鬣狗会搔扰带领的斑马,但它们的目的其实是引开它的注意,而目标始终是在斑马群。

食物

斑鬣狗由于栖息地的差别,很少会攻击非洲水牛,但仍有报道指它们曾杀死一头成年雄性水牛。斑鬣狗亦会猎杀其它动物,包括鱼类、龟、黑犀、河马、象、鳄鱼、穿山甲、蜜獾、胡狼、狮子、家畜、狗及人类。

斑鬣狗在日间会吃腐肉较多,故会同时引来秃鹰。它们亦会靠近狮子或人类的地方,多于其它非洲的掠食者。它们有时亦会收藏食物,有报道就指一些斑鬣狗将食物藏于水中。斑鬣狗只喝很少水,一般都只会喝不多于30秒。

它们的消化系统有强力的胃酸,可以帮助它们完全消化整头猎物,包括其皮肤、牙齿、角、骨头及蹄。由于摄入了大量的钙,它们的粪便像有硬壳般及呈白色的。另外,它们亦可以从干尸中吸收营养。斑鬣狗会将不能消化的部分吐出来。于角马繁殖的季节,捕获的猎物过多而斑鬣狗会只选择一些部位来吃,所以在其密集的地方会发现很多遗弃的骨头。斑鬣狗吃猎物的时候会争先恐后,但却是以吃的速度来竞争而非打斗。

天敌

斑鬣狗与狮子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及密度有其独特的地方。狮子与斑鬣狗都是顶级掠食者,猎食同样的动物,故其实是有直接冲突的。它们故此会互相斗争及偷走对方的猎获物。在坦桑尼亚的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斑鬣狗的数量大大的超出狮子的数量,故其实很多时是狮子偷走斑鬣狗的猎获物,而非像一般人所想的是斑鬣狗偷走狮子的猎获物。

斑鬣狗与狮子之间的斗争很多时都是在领土上而非食物。很多动物的领土都只会抗拒同种的动物,而不会理会另一种的动物。但斑鬣狗与狮子的领土则是互相抗衡的,像是抗衡同种的一样。雄性狮子对斑鬣狗是极高攻击性的,有试过狮子杀死了斑鬣狗而没有吃它们。相反,斑鬣狗亦是幼狮的主要掠食者。当攻击成年的狮子时,斑鬣狗会追击雌性,但却一般会避开攻击雄性。

鬣狗除了自己捕猎之外还经常抢夺其它肉食动物所捕获的猎物,比如猎豹甚至狮子。它们巨大的咬合力足以吓走猎豹,在数量比大于三比一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从狮群口里抢走猎物。

声音

斑鬣狗是非洲的哺乳动物中最多发声的动物,已发现有超过11种不同的声音。

呻吟声/尖叫声:一般是互相打招呼时用。

高呼声:呼叫其他同伴,但就音调及声浪而有所不同。快速的高呼声代表出现冲突或是在猎获物的位点。表面上雄性的叫声会被忽略,而雌性的则会立刻得到反应。

牛鸣声:失去耐性的斑鬣狗会发出这种声音,例如在等待吃猎获物的时候。

呼噜声:非常低沉的咆哮声,但口不张开,是带有攻击性的行为。

咆哮声:深长及共振的声响,带有保护行为,警告对方。

嘎嘎的咆哮声:低音调及断音的呼噜声,发出警报。

傻笑声:被追捕的斑鬣狗高音调及咯咯的笑声,代表极度的惊恐。

叫喊声:尝试逃避攻击者的斑鬣狗会大声叫喊。

分布范围

原产地: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吉布提、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可能灭绝:阿尔及利亚、多哥。

游荡:加蓬。

斑鬣狗分布图

繁殖方式

雌性斑鬣狗的泌尿生殖系统在哺乳动物中很独特。雌性的阴蒂很长,像勃起了的阴茎,阴道口则是在其顶端,故只能靠此来分辨性别。雌性会用这个器官来排尿、交配及生育。由于在没有雌性的协助下是不可能交配的,故雌性斑鬣狗可以自行选择与谁交配。和蜘蛛猴一样,雄性的阴茎没有茎骨。

由于产道在差不多阴户的位置才转向至阴蒂,而阴蒂本身亦很窄,所以生育对斑鬣狗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很多饲养的初产母亲的胎儿都是死产,原因是过长的分娩时间。相信有10%的野生初产母亲死于分娩。斑鬣狗一般每胎会有两只幼狗,而要10个月时间来喂哺。

斑鬣狗的妊娠期约4个月,幼崽出生时已开眼,牙齿已经完全生成。出生时,幼崽重约1-1.6千克,并且会互相咬对方。同性别的胎儿会互相打斗,甚至会死亡。估计有25%的死亡率是因幼崽互咬所致。由于单一胎儿可以获得更多食物及生长较快,这一类的行为可谓是一种适应性。[3]

斑鬣狗奶非常有营养,蛋白质含量是陆上食肉动物最高的,占14.9%,而脂肪则占14.1%,仅次于北极熊,所以它们不能像狮子或野狗般掉下幼崽不理。出生后的2-6个星期,幼崽会被迁到巢穴中。幼崽在8个月完全依赖母乳为生,直至12-16个月大才会断奶。斑鬣狗的成熟期为3年,雌性较雄性成熟得慢。一般雄性在2岁时就会离巢,而雌性则仍须待在巢中。

亚种分化

斑鬣狗(6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斑鬣狗指名亚种

Crocuta crocuta crocuta

Erxleben, 1777

2.

斑鬣狗肯尼亚亚种

Crocuta crocuta fisi

Heller, 1914

种群现状

斑鬣狗的人口数量正在受到人类的迫害而缩减,在保护区以外,诱捕和中毒是主要原因。在塞伦盖蒂草原,死亡原因由于人们为捕获野生食草动物而设置的罗网导致斑鬣狗的死亡率,其中每年被网罗杀死约400只(霍费尔等,1996)。显然,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野味狩猎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距离保护区的界限附近寻找猎物,例如在塞伦盖蒂北部和西部。许多动物被杀害,有些是被车辆撞击死亡。

斑鬣狗群的生存威胁也来自于其他野生动物,如狮子,猎豹和犀牛的威胁。居民毒杀是因为他们怀疑该物种捕食牲畜,也有当地土著居民杀害它们是为了食品、医药和巫术(霍费尔和米尔斯1998年)。另一个威胁野生物种的主要原因人类造成的,由于日益增多的人类定居点使栖息地丧失,被过度放牧,以及狩猎密度都会造成该物种数下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什么是真正的野生动物

把老虎放在非洲就像鸭子下水一样。当然,在狂野的非洲大陆,危险无处不在,但老虎作为百兽之王,不用太担心狮子鬣狗的威胁。

事实上,在非洲驯养老虎早已是先例。早在2003年,根据中国、英国和南非拯救华南虎的联合行动计划,国际拯救华南虎基金会主席李权带着华南虎的幼崽国泰和希望来到南非自由省虎谷保护区的华南虎野外训练中心开始野外训练。一年后,上海动物园的另外两只老虎?虎五子?和?圣母?,也带着同样的使命,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老虎亚种,被认为已经在野外灭绝。目前,中国各大动物园和繁育中心生活着200多只华南虎。于是,长期以来,华南虎的野性已经被人类的干预所耗尽,有必要对华南虎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唤醒其野性。

2002年,李权在南非购买了17个农场,并将其命名为老虎谷。四只来自远方的华南虎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没有人类的干预和引导,这些回归野外的华南虎很快适应了南非的野外生活,刺激了老虎的野性。这里食物充足,到处都是四只中国华南虎。

然而,在野性十足的非洲大草原,老虎要面对的是不仅仅是这些随处可见的食草动物,它们还要面对狮子、鬣狗这样的非洲土著食肉猛兽。

华南虎在非洲的野外训练没有受到狮子、鬣狗等非洲本土捕食者的干扰。但老虎要想在非洲长期生存,必然会与狮子、鬣狗、豹子、猎豹、野狗等非洲本土食肉动物发生交集。它们生存的第一要素是如何与这些土著掠食者共存。

现有的6个老虎亚种中,个体差异很大。最小的苏门答腊虎只有120公斤重,这在非洲大草原上是个劣势。所有的老虎都是独居动物,在非洲大草原上显然处于劣势。在非洲,除了豹子和猎豹之外,少数食肉动物是独居动物,如狮子、鬣狗和野狗,它们是群居动物。人还是有?双手四拳?的,何况是老虎。

在非洲大草原,非洲狮和斑鬣狗,的其他老虎,如豹子和猎豹,也是独居动物,对老虎没有威胁。但是,作为外来物种的老虎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生存,然后再面对竞争对手。

非洲草食动物多,老虎也不缺粮。但是在野外狩猎的过程中,老虎会大大增加遇到其他捕食者的可能性。

鬣狗,即便以群体数量占优,也威胁不到老虎。的大多数老虎和非洲的一样长一样重,西伯利亚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通过科学家的实地研究,鬣狗一般不敢招惹雄狮,也不会主动攻击狮子。这种个体上的悬殊会对鬣狗造成一定的压力,尤其是作为外来物种的老虎,鬣狗在不知道对手实力的情况下,绝不能贸然进攻。非洲大草原上有大量的食物,鬣狗只有在领土受到威胁时才会攻击它们更强大的对手。所以,只要老虎和鬣狗没有领土冲突,就没有鬣狗来攻击老虎。当更何况几乎所有的老虎的都会爬树,受到威胁时,它可以通过爬树来保护自己。

作为狮子与老虎产生冲突的可能性极小。的两大食肉动物,狮子和老虎被称为?兽中之王?,它们的实力相当。狮子(有些雄狮会选择独居)狩猎效率更高,而老虎是独居动物。两种野兽不同的捕猎习惯也意味着现实中不太可能遇到。此外,狮子更喜欢大型食草动物,如野牛和斑马。老虎更喜欢中型食草动物,如瞪羚、黑斑羚和角马。他们的食谱不一样,所以没有竞争。考虑到独居的豹子和猎豹在非洲大陆也生活的很好,作为一只和狮子实力相当的老虎,不存在被狮子杀死的极端事件。

老虎不是非洲大陆原生动物,一旦老虎被放归非洲大草原,狮子、鬣狗不仅不能对老虎构成多少威胁,一生嗜杀的老虎反而会对非洲大草原的生态平衡构成一定的威胁。南非老虎谷华南虎野化训练,四只华南虎最初就是在没有人为干预下大开杀戒,但它们并没有吃了猎物,而是享受在野外杀戮的过程,老虎的野性一旦激发将是非常可怕的,有可能会对非洲已有的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破坏。

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 野生动物分类 1、濒危野生动物,如大熊猫、虎等; 2、有益野生动物,指那些有益于农、林、牧业及卫生、保健事业的野生动物,如肉食鸟类、蛙类、益虫等; 3、经济野生动物,指那些经济价值较高,可作为渔业、狩猎业的动物; 4、有害野生动物,如害鼠及各种带菌动物等。 全世界有794多种野生动物。由于缺少应有的环境保护而濒临灭绝,76科300余种植物濒临灭绝。 以上资料只是人类目前所知,不知道还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种正在消失。 动物灭绝记载 渡渡鸟(印度毛里求斯,1781年), 蓝马羚(南非,1799年), 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年), 大海雀(大西洋,1844年), 欧洲野马(欧洲,1876年), 斑驴(亚洲,1883年), 白臀叶猴(中国,1893年), 旅鸽(北美,1914年), 佛罗里达猴(北美,1917年), 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年), 中国犀牛(中国,1922), 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 巴厘虎(印尼,1937年), 红鸭(印度,1942), 普氏野马(中国,1947年), 袋狼(澳洲,1948年), 冠麻鸭(亚洲,1964年), 爪哇虎(印尼,1972年)…… 也有材料谈到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如:麋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000~2*!000头),扬子鳄(1*!500只),白鱀豚(100只),大熊猫(1*!000只),黑犀牛(3*!500头)指猴(9只),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000只),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 1动物有益于人类 地球上人类起源与动物起源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时间相隔不算太长。人类形成后依赖林果渔猎以生存和进化。后来发展了农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畜牧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生产上去了,有剩余价值可以剥削,于是原始社会进步到奴隶社会。 人类和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复杂。人和动物在地球食物链中互争口粮又互相依存,接触频繁。一般按人类需要分其为6类: 1.1食品动物(FoodAnimals)供应人类丰富营养来源的肉、乳、禽、蛋、鱼等。 1.2役用动物(LaborAnimals)马、驴、骡、骆驼等。骑、驮、拉,被誉为"不要能源”的动力,有战略意义。 1.3经济动物(EconomicAnimals)生产羊毛、裘皮、皮革等。如绵羊、长毛兔、海狸鼠、黄鼬、蓝狐等。 1.4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s)以科学实验为目的、定向培育出的特种动物,有严格遗传学和生物学要求,目前以小鼠、大鼠、豚鼠、仓鼠为代表。 1.5医用动物(MedicalAnimals)生物制品原料如血清马、鸡胚等;检测工具如家兔;中药原料如鹿(茸)、熊(胆)、牛(黄)、马(宝)、虎(骨)等。 1.6观赏动物(宠物,Pet)猫、狗、鹦鹉、金丝雀、金鱼等。动物园、马戏团动物皆属之。 2动物对人类也有有害一面 动物约有200种传染病、80种寄生虫病,其中半数可以感染给人。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这类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定名为Zoonoses,原意是"动物源性病”,其后WHO/FAO联合专家委员会又把它界定为"在人类与脊椎动物之间可以自由传播的疾病”。 濒临动物的社会调查报告 全球动物保护组织公布794个物种濒临灭绝 由多个保护动物组织所组成的“零灭绝联盟”(AllianceforZeroEx鄄tinction)近日公布了一份“濒危物种”报告,指出位于全球595个地点的近800种动物即将绝种,当中包括中国的扬子鳄、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狐猴和美国象牙喙啄木鸟,而素有“生态晴雨表”之称的两栖动物占了其中的1/3。有专家指出,如果再不施以援手,我们将要与这些动物彻底“说再见”。 12月12日,两只鹤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寒冬里翱翔。这个世界的美好有很多就是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赋予我们的,因此保护濒危动物是我们对自然界应尽的责任。 “零灭绝联盟”的使命 虽然生物灭绝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目前人为造成的生物灭绝率是自然灭绝的100倍。近代灭绝的物种大部分都生活在孤岛上,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物种大量入侵,但是现在所发现的大部分濒危动物都生活在山区或地势低平的地带。 “零灭绝联盟”是由13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发起的,包括伦敦动物学会、保护国际、美国鸟类保护协会等。 目的是为了确认并且保护物种生存的地点,进而挽救濒危物种。这些地点都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濒危物种最后栖息地。由于并没有对地球上所有的物种进行仔细研究,因此这794个物种只包括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松柏目植物和一些爬行动物。 该组织将全球分为七大块,每一块都有不少的濒危动物“热点”地区。所谓“热点”的选择遵循三个原则:首先,这些地点一定要包含至少一个“濒临灭绝”或是“严重濒临灭绝”的物种。第二,这些地点在“濒临灭绝”或是“严重濒临灭绝”的动物生存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比如有一定数量的物种生活于此地,或者在这里度过哺乳期或是冬眠期。 最后,这些地带都是相对于周边地区具有独立性的地方,必须与周边的地带有可定义的界限。界限之内的各个生物种群生活环境相近,而与周边地带的物种不甚相同。 在列出的这595个地点中,只有1/3受到法律保护,其他地方都被人类居住地所环绕,而且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该研究的作者表示,保护这些地点是保护动物不灭绝的关键。 在这份濒危物种的名单上,墨西哥位列榜首,有63个濒危物种地点,其次是哥伦比亚、巴西和秘鲁。 在“零灭绝联盟”列出的名单中,拉美的濒危物种地点比其他地区高的原因,一个是该地区本身物种极具多样性,再有就是近年来动物生存的环境破坏严重。美国在该榜单中位列第八。 国际鸟类组织全球动物种类计划主任布查特指出:“我们必须保护这批濒临绝种的动物,我们不能估计这些动物还能存活多久,但若不加紧行动,它们将于几十年间自动消失。”该报告的主要作者泰勒?里基茨也表示,虽然生物灭绝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目前人类造成的生物灭绝率是自然灭绝的100倍。在近代,虽然一些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或其他地区的所谓的“巨型动物”的消亡也有部分人类的原因,特别是捕猎和点火烧地,但是大部分灭绝的物种都生活在孤岛上,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物种的大量入侵,如田鼠等。但是现在所发现的大部分濒危地点和动物都是在山区和地势低平的地带。 泰勒?里基茨表示:“我们要知道事情的紧迫性在于,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行动,这些物种就会变成明天的渡渡鸟。不过目前的好消息就是我们仍然有时间来拯救这些动物。”(注:渡渡鸟毛色美丽,曾经是毛里求斯的国鸟,但是欧洲殖民者来到毛里求斯后,开始对大片森林进行砍伐和对肉味细嫩鲜美的渡渡鸟进行大肆猎杀,终于导致渡渡鸟于1690年前后灭绝。) “生态晴雨表”日渐衰微 也许有的人认为两栖动物模样丑陋,除了会抓一些昆虫以外没什么本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它们真的在地球上消失了,人类也不会好过。两栖动物是自然界最优秀的环境监测器,它们这种灾难性的剧减也就预示着地球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退化。 报告指出的“濒危动物”名单上水陆两栖动物占51%,有408种。 这些形状各异,爬来爬去的动物,包括青蛙、蟾蝓、火蜥蜴和蚓螈,处境异常危险。两栖动物被普遍认为是“矿井中的高频噪音”,它们具有浸透性的皮肤非常敏感,也就成了环境恶化的特别预警器。以美国为基地的保护国际(CI)的主席拉塞尔表示,两栖动物是自然界最优秀的环境监测器,它们这种灾难性的剧减也就预示着地球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退化。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两栖动物的数量开始锐减,到了1980年已有129个物种灭绝。2005年初,一份全球两栖动物调查报告“全球两栖动物评估”显示,目前所知的全球5743种两栖动物有32%都处于濒危境地。但是科学家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导致两栖动物如此剧烈的下降,目前主要的理论就是栖息地减少。 由于人类肆意砍伐森林、污染水源和破坏湿地,两栖动物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生活着一种大型陆生蝾螈,因为身上有淡绿色条纹而得名“虎纹火蛇”。但据美国联邦官员估计,由于城市化和农业开发,这种蝾螈迄今已失去了75%的栖息地。再有就是人类为饱口福或用作药物而大量捕食。另外据报道说,两栖动物还遭到一种名为壶菌的真菌的威胁。这种致命的真菌攻击两栖动物皮肤,使两栖动物体内水分代谢紊乱,导致大量死亡。 两栖动物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晴雨表”。当它们大量死去之时,科学家会考虑,接下来灭亡的会是什么,动物还是植物?根据“零灭绝组织”的调查,接下来的是鸟类(217种)和哺乳动物(131种)。 “零灭绝联盟”的秘书迈克?帕尔表示:“虽然保护这些地点和物种本身非常重要,但是还意味着更多的东西。”帕尔说:“如果不切实保护的话,未来地球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就会遭到破坏,每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生态旅游经济也无以为继,还有那些无法用金钱估量的洁净水源。我们有责任这么做。” 马达加斯加狐猴的厄运 阳光穿过弥漫在森林中轻纱一般的薄雾,太阳映衬着一片娇艳的蓝天,一群群狐猴快乐地在林间嬉闹着。在非洲马达加斯加生活的狐猴中,尤以大狐猴体形最大、嗓音最好。“流畅的音符、和谐的旋律,就像声音留下的优美划痕。”作家大卫?奎门这样描述大狐猴的叫声。然而,这样美好的声音我们也许很快就再也听不到了。 马达加斯加一直以其不同寻常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这里是灵长类动物狐猴的故乡;还有颜色漂亮的蜥蜴、壁虎或是变色龙;全身多刺的马岛猬;还有神秘的猫科动物缟狸,它们都是马达加斯加的原始主人。“马达加斯加确实是自然主义者们的一块天赐宝地。”自然主义者约瑟夫?非利伯特?柯默森在1771年写道,“造物主似乎有意将那里占为自己的私有领地,而且布置得应有尽有。”在人类踏足这个岛屿之前,也就是大约2000年前已经有大批的动植物在这个岛上繁衍生息了。马岛的狐猴总喜欢在岛上到处闲逛,而巨型的龟,体形庞大的象鸟(大概有3米高,重达500千克,它们下的蛋如果做成煎蛋,可以喂饱150个人,已经灭绝)也在岛上为所欲为,但是所有这些这一切在人类到来之后都改变了,很多物种都渐渐走向灭绝。 两千年前,自从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人到达了马达加斯加,共有15种狐猴遭到伤害,最终消失。科学家在灭绝的狐猴头上发现了“大量屠宰的证据”。马萨诸塞大学人类学家文图拉?皮雷兹表示,他所在的科研小组发现了用利器切削和斩剁的痕迹,如剥皮、脱落关节和切片等。 皮雷兹说:“我们认真的检查了这些切削的痕迹后,更加验证了这里曾经屠宰这种动物,这是毫无疑问的。”直到今天,对狐猴的捕杀仍然没有结束。虽然从1964年开始,捕杀狐猴和将其作为宠物就被认定为违法,但捕杀狐猴仍然屡禁不绝。而且由于马达加斯加没有毒蛇、鹿或羚羊,也罕见较大的食肉动物,所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狐猴的机敏性慢慢衰退,更加容易成为人类的目标。 目前,马达加斯加的狐猴总数估计大约在1000只至1万只,但是所有的科学研究结果都表明,狐猴的生存前景异常严峻。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以东140公里处,是阿纳拉马扎卓保护区所在地。阿纳拉马扎卓是狐猴栖息的一座孤立的小岛,也是狐猴的最后一处避难所。 但是相对于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来说,马达加斯加岛仍然是贫穷的,很多孤注一掷的村民一拨儿又一拨儿地劈荆斩棘,毁林开路。狐猴们的这片避难地正在受到侵犯。由于当地政府允许当地人使用部分保护区,因此人们更加肆无忌惮地伐木、种地。于是,往往在大白天就能看见,栖息在树上的狐猴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惊扰它们的不速之客。 对于狐猴而言,最后的生态机会也许就只能指望那些远道而来的旅游者能捐资或留下来帮助它们了。但是,这一切显然也不是万能的。如果这些树林有朝一日都被砍伐一空,不难想像狐猴也将最终离我们而去,永远消失。 “上帝之鸟”在人间“复活” 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显示,到2100年,至少有1200种鸟将消失,而这仅仅是一种保守的估计。尽管自1500年以来,仅1。3%的鸟类灭绝。但同时期,全球单个鸟的数目估计有20%到25%的减少。 象牙喙啄木鸟因为长着一只象牙般的大嘴而得名,是全世界体形最大的啄木鸟之一,体长有50厘米,录像带中的啄木鸟两翼伸开时长90厘米。它们身披黑白相间的亮丽羽毛,翼有白色斑点,雄性啄木鸟的冠部呈现鲜亮的红色。因为太漂亮了,几乎每个人在看到它们的时候都禁不住说一句“上帝啊,多美丽的鸟”,所以爱鸟者也把象牙喙啄木鸟称作“上帝鸟”。 象牙喙啄木鸟曾广泛分布在美国西南部的密林深处,是美国的专有物种。然而到了19世纪80年代,人类工业文明的铁蹄踏向了大自然,湿地、森林差不多全被农庄、城镇以及次生林所取代。在栖息地被夺走后,象牙喙啄木鸟的数量直线滑落。人类与象牙喙啄木鸟最后一次可以证实的相遇发生在1944年的路易斯安那州。在那之后,就只剩下人们“惊鸿一瞥”的传闻,后来渐渐地连这种传闻都消失了。 2004年2月11日,观鸟者吉恩?斯帕林乘坐独木舟旅行,在阿肯色州东部的怀特河沿岸看到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鸟类。斯帕林记录下了这种大鸟的外貌特征,回去一查对,发现竟然是已经销声匿迹60年的象牙喙啄木鸟。消息公布后,引起了生物学界的普遍震惊。 一星期后,康奈尔实验室的蒂姆?加拉格尔和奥克伍德大学的鲍比?哈里森找到了斯帕林。在斯帕林的带领下,两位鸟类学家开始了寻找象牙喙啄木鸟的旅程。接下来,有30多名鸟类学家分成几个研究小组,展开行动,希望再次发现象牙喙啄木鸟。30多名鸟类学家在历时7000小时的搜索中,已经15次发现了象牙喙啄木鸟的踪迹,并拍摄了大量的和录像。 经过各国多位专家的审定,确定象牙喙啄木鸟还活在地球上。于是,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向政府申请了保护资金,用于保护象牙喙啄木鸟的栖息地,并用于该鸟类的繁育研究。纽约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及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专家为了保护啄木鸟保护区的栖息地,将消息保密了一年多,不让外界知道。最近,保护区和观鸟区已经建成,繁育研究已经起步。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保护这种罕见的鸟类,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民间保护资金,专家们才决定向外部公开消息。 得到消息之后,美国内政部部长盖尔?诺顿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项名为“希望走廊”的保护计划。诺顿说:“我们在这里宣布启动一个多部门参加、价值千万美元、耗时数年的保护计划,为这种珍稀鸟类的继续生存提供希望。 在我的记忆中,这还是第一次重新发现已经被认为灭绝的动物。这是自然界给我们的第二次机会。“鸟类的减少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后果。例如,1997年,世界上3。5万至5万个狂犬病死亡中,印度占了3万名,因为印度秃鹫数量减少后,野狗和老鼠的数量发生爆炸性增长。事实上,还有不少鸟类的消失造成的可怕后果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些专家评论说,象牙喙啄木鸟的重现和加强保护将成为生态保护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人类觅食造成生物灭绝? 所以,虽然从长远来说,气候变化会导致生物的灭绝,但是“零灭绝联盟”所列出的生物面临着更多的眼前威胁,包括人类对食物的渴望。我们还不清楚将来的技术是否能够减弱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但是除非我们马上行动,否则这些濒危生物将不会围绕在人类身边,而且为我们造福。 “零灭绝联盟”列出的上百种濒危动物,都遭遇着这样那样的生存厄运。扬子鳄、马达加斯加狐猴和象牙喙啄木鸟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这些濒危动物能够很好的存活下去吗?也许这个问题谁也无法明确回答,但是出于保护的目的,有一些错误观念一定要澄清。 对于野生动物灭绝的最终原因,很多人用“全球变暖”武装头脑,却完全忽视真正的危险:下一个50年人类的食物总量将增加一倍,光这一点就要毁掉大批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如果人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应该将资金再多分一点给高产农业科研项目。 美国哈德森研究所全球食品问题中心的丹尼斯?艾弗里表示:“现代的气候变暖基本上是很自然的。冰核心告诉我们由于太阳的原因,地球有一个1500年一次的气候循环,很多生物都在过去百万年中的变暖循环中一直存活着。植物一般都受不了极冷的气候,而却很少有被热得不行的。气候变暖只会使森林更加呈现多样性,而不是减少。”他补充道,“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一个野生物种屈服于现代的气候变暖,即使在过去150年内地球上升了0。8摄氏度。如果灭绝的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已经将数千的物种引向灭绝了。”生物学家惟一可以列出来的反驳的就是哥斯达黎加的金色蟾蝓的灭绝,但是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这种生物灭绝是因为过度砍伐森林,而不是由于气候变暖。 最关键的问题是人类还要为耕地和饲养家畜不停的攫取土地。据专家预测,全世界的人口数目在2040年将达到稳定状态,那时候将比现在多20亿-30亿人口。届时,大概会有70亿人足够富裕到要求食用高质量的食物,现在这样的人只有10亿左右。所以,人口和富足将会使农田的需要扩大两倍多。接下来的200年,我们将会看清楚,低生产率的农业是否会将野生动物全部驱逐。 有的时候,一些绿色环保组织希望停止使用任何氮料化肥,而用纯天然的原料。但是如果要取消商业氮肥的话,世界将需要从额外的700万头牛那里得到天然的肥料,如果那样的话,世界上所有的森林恐怕都要用来喂养它们了。回归原始的耕作,只能导致全世界人类的饥荒。这样当然可以解决环境问题,但是同样会使很多野生动物灭绝。很多生物会成为人们的盘中餐,同时它们生存的土地会越来越少,全都奉献给了耕地。 丹尼斯?艾弗里也表示:“如果真的在乎野生动物,不应该一味否定现代的机械化农业,如工业化肥,而是要支持生物工艺学,特别是致力于高产农业的研究。”所以,虽然从长远来说,气候变化会导致生物的灭绝,但是“零灭绝联盟”所列出的生物面临着更多的眼前威胁,包括人类对食物的渴望。我们还不清楚将来的技术是否能够减弱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但是除非我们马上行动,否则这些濒危生物将不会围绕在人类身边,而且为人类造福。 中国濒危动物保护现状 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还进口了不少动物,如湾鳄、暹罗鳄、食蟹猴、黑猩猩、非洲象等。 这些外来的濒危动物,也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由于人口众多,活动范围广,使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被迫退缩残存在边远的山区、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地区,分布区极其狭窄。由于被分割成互不连接的独立群体,近亲繁殖,品种日益退化。 中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近年来也遇到了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要求,但是人工饲养的动物难于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矛盾,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生物的退化。 列入了“零灭绝组织”濒危动物的中国扬子鳄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 野生动物生存面临着种种危机,实现“安居”还需要“迈过”整体环境恶化、保护措施不力、人们认识不够这三道“门槛”。 一场“非典”,使“野生动物”成为媒体上的热门词汇,不吃“野味”、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比以前多了不少。滥食野生动物有害于人类,更是野生动物的浩劫,保护野生动物需要从拒食、拒烹开始,但从根本上说,要改变野生动物种类逐渐减少的趋势,需要整个自然环境的改善,这些并不是拒食、拒烹就能解决的。拒食“野味”只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其中一步,非典提醒我们要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但不保护野生动物导致的灾害不只是非典。 野生动物保护点多面广,需要提高全社会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水平。经营野生动物可得暴利,利益驱动使一些人铤而走险,但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却没有跟上。目前,河北省各市、县没有野生动物保护的专设机构,保护野生动物的手段不多,经费不足。安国祁州药市和蠡县留史皮毛市场规模在全国都数得着,其中加工利用野生动物的问题较多,但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没有能力进行认真监督管理。田秋明说:“森林公安负责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案件,但我们人力物力都很不充足。” 从茹毛饮血中成长起来的人类,离不开对野生动物的利用,但过度捕杀野生动物将危及人类自身,因为每种动物都有它存在于自然界的生态地位和生态功能。他们和我们一样共同享有地球家园,真正的和平共处是各安其处、互不干扰。从广义上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家园,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每种野生动物都有它们天然的栖息环境,保证着它们的生息繁衍,如果这种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动物的自然存续就面临危机,即使没有人捕食,也难以生存。保护野生动物,归根结底还是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傅芸生说:“每年我们都会接到不少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电话,这说明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提高,但且不说那些蓄意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人,就是想保护的人认识也有待提高,比如人工投喂野生动物、人为建设野生动物园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态功能,这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保护观念,保护野生动物就应该让它们自由生活在天然栖息地中。”

关于“狗的祖先是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双冰的头像
    双冰 2025年08月08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双冰”

  • 双冰
    双冰 2025年08月08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狗的祖先是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狗的祖先是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狗的祖先是狼。狗是由狼驯化...

  • 双冰
    用户080805 2025年08月08日

    文章不错《狗的祖先是谁》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