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格”?

网上有关“什么是“网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网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信息学中,网格是一种用于集成或共享地理上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通信系统、文件、数据库、程序等),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完成各种所需任务的机制。

网格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学术界和商业界围绕网格开展的研究有很多,其研究的内容和名称也不尽相同因而网格尚未有精确的定义和内容定位。比如国外媒体常用“下一代互联网”、 “Internet2 ”、“下一代Web”等来称呼网格相关技术。

网格是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计算、存储、访问等),虚拟组织最终实现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彻底消除资源“孤岛”,最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

扩展资料:

网格技术的应用:

1、生物医学:

网格可提供药品开发人员所需的计算能力,用以研究药物和蛋白质分子的形态与运动。

2、工程:

波音、福特、bmw公司都在尝试用网格计算进行复杂的仿真与设计。

3、数据搜集/分析:

制造、石油加工、货物运输、甚至零售企业都要维护昂贵的设备,时常会出现问题,造成不好的结果。同无线传感器一样,网格能够存储和处理所有交易。

4、娱乐产业:界面设计

网格作为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能够吸收各种计算资源,将它们转化成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且相对经济的计算能力,其吸收的计算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能力、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甚至有操作能力的人等各种相关资源等。

百度百科-网格 (生物学与信息学)

百度百科-网格技术

网格计算是什么?主要用来干什么?

1.

1. 智能网格预报之“网格篇”

智能网格预报虽然是近些年才走入公众视野的词汇,但其技术发展却不是从近些年才开始的。

天气预报是不断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格点化预报发展的。

比如,原先气象部门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0 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2012 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一个新的预报产品,即大城市精细化预报,该产品把全国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24 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进行细化,每6 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报到毫米,但即便这样也不够精细,不能满足各行业及公众的需求。

需求推动了业务的发展。2010 年左右,“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进到我国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中。

如何理解它呢? 可以这样比喻,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可以把中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分解成许多个5 公里×5 公里、甚至1 公里×1 公里的网格,

而公众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个的网格中,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2.

2. 智能网格预报之“智能篇”

“阿尔法”围棋(AlphaGo)三盘连胜击败长期排名世界第一的棋手柯洁,让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既心生隐忧,又充满期待。许多行业都是如此,气象预报也不例外。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的核心特征之一便是智能化。

在所有可以体现智能化的气象前沿科技成果中,最重要的是数值预报和集合预报。

高分辨率智能网格需要高分辨率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支撑,

而我国目前有四套业务化运行的高分辨率模式,包括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研发的全球数值预报模式GRAPES和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区域气象中心研发的高分辨率模式。

如何将它们放在一个盘子里随取随用?

中国气象局在上海建立了一个数值预报云(目前正在升级为智能网格预报云),将这四种核心气象预报模式放置在云端,

全国气象部门通过数值预报云客户端均可至“云”上快速共享高分辨率的数值预报模式产品。

在“取用”的过程中,各省级气象部门开展对模式的数据处理、诊断分析、解释应用、交互订正,形成省级网格预报产品。由于省级制作的网格预报将是未来全国智能网格预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这朵“云”意义重大。

3. 智能网格预报之“服务篇”

6月21日到24日,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达92毫米。但差不多同时收到预警的人,身边的暴雨却并未同一时间抵达。21日晚上,河北、天津、北京南部率先有雨,一时谣言四起。22日,又是一天漫长的等待,当天深夜,暴雨终于如约而至。

在这场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天气预报是准确的,但天气预报与公众的需求并没有完全契合,有的地方下雨了,有的地方还没下。

如何与公众需求相契合就是智能网格预报业务要解决的问题。智能网格预报的初步目标是把全国分成5公里×5公里的网格,在这个基础上每隔1小时更新一次预报,如果遇到重大天气过程,更新的频率还会加快。

也就是说,如果还是同样一场雨,

无论你身在北京哪一个角落,你得到的天气预报将是你所处的5公里网格范围内的天气预报。

假如你在南边的某个“网格”里,那你和北边、甚至距离你不远的西南边、东南边某个“网格”里收到的天气预报是不一样的,你只需要在你所在地下雨前做好准备即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避免了无谓的恐慌,限制了谣言的传播。

以航海气象服务为例,精细的海洋网格预报能给海上航行的船只提供航线上精细的预报信息,为安全海洋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5公里和3小时,这两个数字会越变越小,这意味着网格预报的精细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网格计算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分布式计算的一个分支,只是另一个别名而已。而分布式计算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的 CPU 的闲置处理能力来解决大型计算问题的一种计算科学。

你要了解网格计算,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网格”。在这里,我引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国杰的话:

网格是继传统因特网、Web之后的第三次互联网浪潮,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因特网的应用。传统因特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实现了网页的连通,而网格则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其中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

简单地讲,网格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当然,网格并不一定非要这么大,也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格,如中关村科技园区网格、企事业内部网格、局域网网格,甚至家族网格和个人网格等等。网格根本的特征不是它的规模,而面是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最“正统”的网格研究起源于美国政府过去十年来资助的高性能计算机科研项目。这类研究的目标是将跨地域的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贵重科研设备(电子显微镜、雷达阵列、粒子加速器、天文望远镜等等)、通信设备、可视化设备和各种传感器等整合成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支持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工作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NPACI、“国家技术网络”(NTG)、分布式万亿次级计算设施(DTF),美国能源部的ASCI Grid,以及欧盟的Data Grid等。

作为一种新技术,目前研究人员对网格研究重点和内容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人把网格看成是未来互联网技术,称为“下一代因特网”、“Internet2”、“下一代Web”等;还有一类研究的侧重点是智能信息处理,它关注的是如何消除信息孤岛和知识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智能共享,常见的名词包括语义(Semantic Web)、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本体(Ontology)、智能主体(Agents)、信息网格、知识网格、一体化智能信息平台等;企业界的研究大多集中尽量利用现有的Internet/Web技术,将因特网上的资源整合成一台超级服务器,有效地提供内容服务、计算服务、存储服务、交易服务、内容分发(Contents Delivery)、电子服务(e-service)、实时企业计算(Real-Time Enterprise Computing,简称RTEC)、分布式计算、Peer-to-peer Computing、万维网服务(Web Services)等名词都属于这一范畴。

企业界的网格相关研究开发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Web服务。目前,一些业界巨头已经就几个底层标准协议达成共识,包括XML、SOAP、WSDL、UDDI等。与“正统”的网格研究不同,Web服务的重点是产品开发,其相关产品可望在今明两年在市场上开始普及。

关于“什么是“网格”?”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雪雁的头像
    雪雁 2025年08月07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雪雁”

  • 雪雁
    雪雁 2025年08月0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什么是“网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网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信息学中,网格是...

  • 雪雁
    用户080701 2025年08月07日

    文章不错《什么是“网格”?》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