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施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施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施 拼 音 shī? 部 首 方 笔 画 9 五 行 金 五 笔 YTBN [施]基本解释
1.实行 :~工。~政。设~。~展。~教(jiào)。~为(wéi)。~威。实~。措~(办法)。发号~令。
2.用上,加工 :~肥。~粉。
3.给予 :~礼。~诊。~恩。
4.姓。
[施]详细解释〈动〉
(形声。从( 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干》。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设定;安放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罝》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 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定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施行;实行;推行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 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散布;铺陈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加;施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判罪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陈尸示众
及文公入 秦人杀 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用;运用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名〉
恩惠仁慈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又如:报施(报恩)
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姓。施琅 Shī Lá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 *** 所采纳。封靖海侯
[施]百科解释施(shī)姓,中华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三位。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据《姓氏纪略》的记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个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后来他们的国王,子孙就以国为氏,统统姓了施。不过,这一支施氏后来的活动,古籍缺少记载,所以对于他们的发展和繁衍情形,迄今仍无资料可稽。 更多→ 施
[施]英文翻译Shi
[施]为谜底的谜语1.他改革有方(打一字)
[施]组词 施工 布施 施舍 施加 施放 施事 施礼 施主 施用 西施 施展 施肥 施诊 措施 更多施组词 [施]相关搜寻 施恩 施舍 施蛰存 施肥 施洋 施主 施展 施行 施开头的成语施耐庵简介
1. 施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根据读音的不同,“施”字在古文字的意思如下:
一、读音:shī
1、用作动词,意思是:实行、推行。
2、用作动词,意思是:给予。
3、用作动词,意思是:加。
4、用作动词,意思是:设置、安置。
5、用作名词,意思是:恩惠、德泽。
6、姓。如汉代有施雠。
二、读音:yì
1、用作动词,意思是:及、延及。
2、用作动词,意思是:移动、变化。
三、读音:yí
1、用作副词,意思是:斜的古字。即斜行,迂回曲折着走路。
2、用作副词,意思是:舒缓前进的样子。
扩展资料
“施”的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施,旗皃。从?,也声。齐栾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栾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词语解释:
1、施工 [ shī gōng ]
释义:实施工程。指按照设计建造房屋、桥梁,修建道路、水利工程等。
2、布施 [ bù shī ]
释义:佛教用语。指把财物施舍给别人。也指僧尼给人讲解佛经。
3、施舍 [ shī shě ]
释义:出于怜悯或积德思想,把财物送给穷人或寺庙。
4、措施 [ cuò shī ]
释义: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用于较大的事情)。
5、施事 [ shī shì ]
释义: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爷爷笑了”里的“爷爷”,“水结成冰”里的“水”。表示施事的名词不一定做句子的主语,如“鱼叫猫吃了”里的施事是“猫”,但主语是“鱼”。
2. 施在古文中的用法施shī动(形声。
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1]旗飘动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施,旗貌。——《说文》旖旎(施)从风。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2]假借为「吔」。给,给予。
引申为施舍施,予也。——《广雅》德施普也。
——《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
注:「赋也。」齐侯好示务施。
——《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王施舍不倦。
——《左传·昭公十九年》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3]设置;安放施于中林。
——《诗·周南·兔罝》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
正义:「施犹设也。」秦政不施。
——《汉书·蒯通传》。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4]施行;实行;推行施于有政。——《论语·为政》。
包注:「行也。」仁义不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264663063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贾谊《过秦论上》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
——《孟子·梁惠王上》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5]散布;铺陈云行雨施。——《周易·乾卦》阴谢阳施。
——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6]加;施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7]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
——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8]判罪施生戮死。
——《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9]陈尸示众及文公入,秦人杀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君子不施其亲。
——《论语》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10]用;运用施则行。
——《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
注:「谓展其材也。」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施shī名[11]恩惠,仁慈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又如:报施(报恩)[12]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楼烦以星施。
——《逸周书》[13]姓。施琅ShīLáng(1621-1696)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
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 *** 所采纳。
封靖海侯====〖简释〗====施shi1(ㄕˉ)[1]实行:~工。~政。
设~。~展。
~教。~为(w唅)。
~威。实~。
措~(办法)。发号~令。
[2]用上,加工:~肥。~粉。
[3]给予:~礼。~诊。
~恩。[4]姓。
3. 古文施字读音施shī 基本字义1. 实行:~工。
~政。设~。
~展。~教(jiào )。
~为(wéi)。~威。
实~。措~(办法)。
发号~令。2. 用上,加工:~肥。
~粉。3. 给予:~礼。
~诊。~恩。
4. 姓。详细字义〈动〉1. (形声。
从( yǎn),也声。本指旗帜)2. 旗飘动 [wave]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施,旗貌。——《说文》旖旎(施)从风。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3. 假借为“吔”。给,给予。
引申为施舍 [give]施,予也。——《广雅》德施普也。
——《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
注:“赋也。”齐侯好示务施。
——《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王施舍不倦。
——《左传·昭公十九年》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4.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5. 设置;安放 [set up]施于中林。
——《诗·周南·兔罝》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
正义:“施犹设也。”秦政不施。
——《汉书·蒯通传》。 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6.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7. 施行;实行;推行 [put into force]施于有政。——《论语·为政》。
包注:“行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 贾谊《过秦论上》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
——《孟子·梁惠王上》8.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9. 散布;铺陈 [spread]云行雨施。——《周易·乾卦》阴谢阳施。
——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10.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11. 加;施加 [apply]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12. 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13. 判罪 [convict]施生戮死。
——《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14.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15. 陈尸示众 [display corpse]及文公入, 秦人杀 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君子不施其亲。
——《论语》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16. 用;运用 [use]施则行。
——《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
注:“谓展其材也。”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名〉1. 恩惠,仁慈 [kindness]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2. 又如:报施(报恩)3. 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flag ornament]楼烦以星施。
——《逸周书》4. 姓。施琅 Shī Láng [Shi Lang] (1621—1696) 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
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 *** 所采纳。
封靖海侯。
4. 文言文《施则奢,俭则吝》翻译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奢,俭而不吝,可矣。
翻译
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又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的才那样的美,“但只要他既骄傲且啬吝,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样说来是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了。俭省,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对困难危急也不体恤。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进入到吝啬。如果能够做到施合而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文言文《施则奢,俭则吝》选自《颜氏家训 治家篇》你可以到 颜氏家训·治家篇全文_原文|翻译_古诗文网寻找
祝你语文越学越好
5. 东施效颦的文言文翻译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好美的女子!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学西施的样子,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庄周《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原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翻译: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所以她不管怎样模仿,都没有西施美。
6. 东施效颦的文言文翻译东施效颦的文言文翻译
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触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所以她不管怎样模仿,都没有西施美。
施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施耳,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今属盐城大丰白驹镇)。
原籍苏州,后迁居淮安。或称原籍淮安,居于杭州,后归淮安故里。元末明初文学家,《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
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人一起起义反元,因张士诚居功自傲,于是愤然离开平江,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潜心研究创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施耐庵渡江北上在海滨白驹隐居专心创作。明洪武三年(1370年),施耐庵在淮安逝世。
名字由来
施耐庵一边讲学一边写书。一天,他写到《水浒传》中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突然想到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徐麒问:“你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呢?”
徐麒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说:“你看,想让他们懂得,读书,做学问就是要专心致志。”施耐庵听了,连连点头:“我们写书,也要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行啊!”
事后,他提笔写了“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上,意思是告诫自己要排除一切困难,写好《水浒传》。外人不知其意,便把他称为“耐庵先生”,时间长了,他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便改名为:施耐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施耐庵
问题一:施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施
shī
动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1]旗飘动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2]假借为「健埂8,给予。引申为施舍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施予(给,给别人恩惠、财物);施生(施惠于人,给人生路);施人(施恩于人);施香(施舍香火钱);施食(施舍食物);施报(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施赈(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施遣(施舍赠送);施泽(给予恩惠);乐善好施
[3]设置;安放
施于中林。――《诗?周南?兔D》
施三川而归。――《史记?韩世家》。正义:「施犹设也。」
秦政不施。――《汉书?蒯通传》。师古曰:「施,设也,立也。」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施髟(安上假发);施灵(设置灵堂);施关(设立关卡);施置(处置;安排)
[4]施行;实行;推行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包注:「行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贾谊《过秦论上》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施为(施展;作为);施巧(施展巧技);施令,施命(施行政令);施张(施行);施呈(施展);施敬(施行庄敬之教)
[5]散布;铺陈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
又如:施布(散布;传布);施散(布施散发);施属(散布连缀)
[6]加;施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7]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红楼梦》
又如:施肥;施朱(涂以红色);施粉(涂粉);施检(加印密封)
[8]判罪
施生戮死。――《左传?昭公十四年》。注:「行罪也。」
又如:施行(处决,执行死刑;处置,发落)
[9]陈尸示众
及文公入,秦人杀冀芮而施之。――《国语?晋语》
君子不施其亲。――《论语》
为大戮施之。――《国语?晋语》
[10]用;运用
施则行。――《礼记?礼器》。疏:「用也。」
爪牙之士施。――《荀子?臣道》。注:「谓展其材也。」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靡计不施,迄无济。――《聊斋志异?促织》
施
shī
名
[11]恩惠,仁慈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又如:报施(报恩)
[12]旄羽珥,旗竿头上缀饰物
楼烦以星施。――《逸周书》
[13]姓。施琅ShīLáng(1621-1696)中国清朝时将领,福建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初为郑芝龙部将,降清后任水师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他建议在台湾驻兵屯守,以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为清 *** 所采纳。封靖海侯
====〖简释〗====
施
shi1(ㄕˉ)
[1]实行:~工。~政。设~。~展。~教。~为(wi)。~威。实~。措~(办法)。发号~令。
[2]用上,加工:~肥。~粉。
[3]给予:~......>>
问题二:文言文“施”的多种意思 之 1.做代词: ①一般:第三人称的人、事、物 ②特殊: (1)第一人称:君将哀而生之乎 (2)指示代词:表复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故为之说 2.做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2)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意义。久之,蛇竟死/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填然鼓之 (3)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虽我之死/人之立志/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提宾句的标志:何陋之有/今子是之不察 3.做动词:到、往。子将安之 为 1.做介词:给、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做动词 (1)做、成为 (2)表判断“是”具为一体/中轩敞者为舱 3.表疑问的语气词:何哭为 4.表被动: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不为人所窥者
问题三:施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施舍,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舍。”
这个词的原义在学术界有争议,我们只能按照现行的辞书理解,因为现行辞书的解释毕竟是共识。
在《汉典》中,施舍有这几个意义:
给人财物。以财物救济穷人或出家人
犹兴废。《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施舍之道,宜无殊典。” 李贤 注:“施舍,犹兴废也。”
犹客舍。《国语?周语中》:“国无寄寓,县无施舍。” 韦昭 注:“施舍,宾客负任之处也。”
免予服役。《周礼?地官?小司徒》:“掌建邦之教法……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 郑玄 注:“施,当为‘弛’。” 贾公彦 疏:“施舍者,贵与老幼废疾不科役,故言弛也。”
问题四:戴尔的广告策略是什么? 您好
戴尔官方直销是目前戴尔最主要的销售方法,戴尔一直采取的是先进的零库存生产模式,同时直销的机器是按需订制,客户下单后现生产,一方面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配置,另一方面现生产保证客户收到的电脑是最新,部件的性能也是最高。客服人员会为您进行一对一解答,这样比较保险和稳妥。
戴尔公司完善的售后也为您解除了后顾之忧。更多详细的产品信息,您可以点击以下链接进行查看
戴尔厂家直接销售地址:
1.ap.dell/...k%3Dmn
问题五:作在古文中的意思 作zuò ㄗㄨㄛA
1.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
2. 从事,做工:工~。~息。~业。
3.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
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5.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
6. 创造:创~。写~。~曲。~者。
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8. 同「做」。
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
10.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
作 zuō
〈名〉
(1) 作坊,手工业工场 [workshop]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 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2)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3) 另见 zuò(除作坊外,其余都读 zuò)
作 zuò
〈动〉
(1)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 同本义[get up]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礼记?礼运》
而后作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舍瑟而作。――《论语?先进》
客作而辞。――《礼记?少仪》
如日出时,眠者皆作。――宋? 苏轼《画佛赞》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作止(作息;起居)
(4) 起来;开始工作 [rise; do; make]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乐府诗集》
蚤作而夜思。――唐? 柳宗元《送董邵南序》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5) 又如:作力(出力;使力);作本(务农);作苦(耕作辛苦);作一(劳动专一);作牧(畜牧,放牧);作剧(劳作勤苦);作劳(劳作,劳动);作甚(做什么)
(6) 产生,兴起 [arise]
包牺氏没, 神农氏作。――《易?系辞下》
周秦之际,诸子并作。――《论衡》
由汤至于 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孟子?公孙丑下》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天油然作云。――《孟子》
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汉? 张衡《东京赋》
浓雾半作半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作兴(兴起);作师(兴兴);作病(发生疾病,致病);作见(出现;显现);作逆(作乱,造反);作贼(造反);作缘(发生瓜葛、联系)
(8) 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do; make]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后汉书?张衡传》
作结绳而为罔罟。――《易?系辞下》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吾为楚王作剑。
汝父为楚王作剑。
作二铁板。――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9) 又如:作......>>
关于“施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是你的寻文呀”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施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施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施 拼 音 shī?...
文章不错《施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