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足球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足球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所以说,足球的故乡是中国。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而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是来源于12世纪前后他们和丹麦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看到地上有丹麦士兵的人头,由于英国对丹麦士兵非常痛恨,便踢起了那人头。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所谓的《剑桥规则》,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当时每队有11个人进行比赛。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因此他们就每方11人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现在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球协会在英伦召开了现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会议。比赛归程草拟出来,但有些条文却离今天的规则相距甚远。比如当时有这样一条:当球从球门柱之间进入或在上面的空间越过,不论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击、运进去的,都算赢一球。那时球员的位置与阵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队一名守门员、一名后卫、一名前卫和八名前锋。制定规则不久,阵形有所改变:一名守门员、两名后卫、三名前卫和五名前锋。所以上场比赛的队员就是十一人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枚乘传》均有记载。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 ,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汉代蹴鞠
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发展成直接对抗的竞赛。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内填毛发改为由人用嘴吹气,同时用两个球门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发展了双球门及单球门的竞赛,还有称作齐云社或圆社的球会组织出现,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气,发展到用气筒打气,愈来愈接近现代足球。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山东淄博)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宋前蹴鞠简况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蹋”即“蹴”,踢的意思。“鞠”,球,即古代的足球。汉代的《西京杂记》、《盐铁论》、《蹴鞠新书》、《刘向别录》中都有关于蹴鞠的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蹴鞠之习依旧流行未衰。唐代时,蹴鞠仍是一项很普遍的运动,杜甫有诗曰:“十年瞰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但是,却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三:
(1)有了充气的球:《宋朝事实类苑》中载:“颜师古注霍去病芽域踢鞠云:‘鞠以皮为之,实以毛,蹴蹋而戏也。’颜谓鞠乃如此,至晚唐己不同矣。”徐坚《初学记》:“今蹴鞠曰戏毬。古用毛纤结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2)设立了球门:《文献通考》“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岂非时鞠之变欤?”
(3)踢法多样:双球门踢法:唐人仲无颜《气球赋》中有记载。单球门踢法:从《蹴鞠图谱》中可窥一斑。无球门踢法:一人或几个人单独踢,称为打鞠;二人对踢叫白打;三人以上共踢称为场户,如三人场户、四人场户。
第一个有记载的球迷
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有记载的球迷,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发名单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
足球的历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赵国人学会了骑马射箭。赵王经常带着其亲信骑着马出城闲逛,好不威风。一日,来到一树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数只,国王金口一开,“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惊吓之中,野兔横冲直窜,从马群的平缝中纷纷逃去,一无所获,众人摇头叹着。一谋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献计“大王,这种围猪很有趣,我们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宫门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赵王大加赞赏“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于是,足球运动便在中国诞生了。但当时还属于骑在马上运动,称之为“蹴鞠”。
到了汉代,有了专供比赛的足球场,称之为“鞠城”,鞠城为长方形,两端各有6个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对称,场地四周有围墙。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了很大发展,而且足球运动开始对外出口,首先登陆的地方的英国。
蹴鞠本是作为一项完整的产品对外出口,便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蹴鞠在到达英国时,马匹已经累死,只剩下一个球了。但就是这样一个球,英国仍视之为珍宝,只限为王室的专有活动,禁止民间享受这种娱乐活动。
11世纪,丹麦人入侵英格兰。一天,英格兰人在挖战场时,偶然挖出了几个丹麦人的头骨。想起丹麦人入侵的罪恶,这些英格兰人极为愤怒,他们抬脚狠狠的冲着骷髅头踢去,解愤之余,又颇觉有踢足球的乐趣。于是,挖战场的英格兰人越来越多的参加了这个踢“球”的行列。这种爱国行为打动了英国国王,为了奖励人民,英国国王下令王室足球对民间开放。很快,足球运动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流行的体育娱乐活动。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比赛是娱乐活动,一年两次,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抛,比赛就算开始。双方就会一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将球踢进对方的闹市区,哪一方就算胜利。如果球中途窜入居民屋里,运动员也就一窝蜂的冲进去乱打乱踢,常常把屋里的东西砸得稀巴烂,房主只好自叹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滚来,就会遭受一场飞来的横祸。因此在当时,球赛一来,人们就得躲避灾难,关门闭户,一直到球赛结束,才恢复正常。这样的球赛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规定足球比赛要在空地上进行,进入闹市区者重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足球场。
1863年10月26日,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规则,现代足球运动正式确立。
中国古代把脚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蹴鞠游戏。西汉时修建有“鞠城”,专供竞赛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出现了用灌气的球代替了过去用毛发之物填充的球,称为“气毯”,并用球门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纪以后,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一些国家有了足球游戏。到15世纪末有了“足球”之称,后逐渐发展成现代的足球运动。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国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从此,现代足球运动日益发展。
传说在11世纪,英格兰与丹麦之间有过一场战争,战争结束 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个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在中世纪的英国,足球以成为许多年轻人所热衷的一项活动。 他们在狭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经常将皮球踢到街边人家的窗子 上。于是英国国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从12世纪到16世纪, 英国国王先后四次发布过“足球禁令”。不过,由于足球运动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国设菲尔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1863年,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从此,有组织的、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足球运动开始从英国传遍欧洲,传遍世界。在19世纪末,足球运动在西欧国家已相当普及。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将足球列为比赛项目之一,结果丹麦队以9:0 战胜希腊队,成为奥运会足球比赛的第一个冠军。
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并推选法国人盖兰为第一任国际足联主席。
最早的著名球星
宋代,踢球的艺人们组织了自己的团体,称为“圆社”,专门推广蹴鞠活动和比赛。北宋时期的高俅就出身于圆社,王明清的《挥尘后录》记载,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
宋人刘邠的《中山诗话》则记载了另一个因踢球而扬名的人,秀才柳三复球技出众,他知道宰相丁谓喜欢踢球,为了升官,他天天等候在宰相府球场的围墙外,有一天终于等到球飞出了墙外,柳三复捡起球以还球为名进了相府,在拜见丁谓时,他把球抛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头、肩膀、后背等部位巅球,球一直未落地,丁谓见此大悦,给了柳三复一个官职。
从春秋时期到元明时代,蹴鞠经历了发展到高潮的过程,但到了清代,这项活动却走入了衰落。1863年,现代足球运动在英国诞生,揭开了足球发展的又一历史篇章。
现代足球的诞生
1893年观众观赛
从8世纪到19世纪,现代足球运动的前身以各种方式在欧洲存在着,直到1863年,第一份正式的足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创立,这也标志着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
一个男孩的冲动
19世纪,足球运动得以恢复,并在英国的一些学院内广泛开展。那时的足球赛没有统一规则,比赛在长方形场地内进行,时间和参赛人数由双方临时商定,球踢到对方的门杆内为得分。这段时期,剑桥大学、哈顿公学、新克利夫顿大学等学院都有各自的踢法,没有人想到要统一足球运动的规则。那个时候,最倒霉的人要算为比赛特设的“公证调解人”,他们是裁判的前身,负责记录进球数并调解纠纷和争议,但由于没有统一规则,这些调解人总难服众,经常受到全场数十人的追打和围攻。
一个男孩的冲动改变了一切。1823年11月21日,在一场比赛中,一个名叫威廉-韦伯-埃斯利的15岁男孩突然用手捡起球,抱着它冲向对方场地发动进攻。这个动作后来引发了有关足球规则的大争论,人们也意识到有必要设定统一的足球规则。在争论中,赞同手脚并用的一方,逐渐将比赛发展为了今天的橄榄球,而坚持只能用脚的一方,则开始了现代足球比赛规则的摸索和创立。
酒馆中诞生世界第一运动
现代足球的生日
伦敦皇后大街共济会酒馆,这是现代足球的诞生地,足球史上里程碑式的会议在这里召开。此前的1848年,剑桥大学分院曾尝试创立一部有关足球比赛的规则,虽未受公众认可,但统一规则已经成为共识。1863年10月26日,来自11个伦敦俱乐部和学院的代表们在共济会酒馆召开会议,制定规则并创立权威的足球组织,这一天也被公认为现代足球的生日。会上关于规则的争论十分激烈,以甘贝尔代表的少数人坚持手脚并用,最终表决结果13比4,现代足球运动不允许用手的标志性规则通过。为此,甘贝尔等人愤怒离开会场,后于1871年创立了英式橄榄球联合会。
共济会酒馆
在共济会酒馆的这次会议上,还成立了英格兰足总,并以文字形势记载了世界上第一部统一的足球运动规则,两个月后的1863年12月26日,英足总在伦敦克鲁米沙街的一家小酒店内再度召开会议,将足球运动规则细化为14条,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足球比赛,如今风靡全球的世界第一运动也由此诞生。参加共济会酒馆会议的11家俱乐部及学院:
森林俱乐部(后改名为巡游者);吉尔伯恩;巴恩斯;战争办公室;十字军战士;帕西瓦尔;布莱克海斯俱乐部;肯辛顿学院;索尔比顿;布莱克海斯学院;水晶宫。
李宝臣(718~781年),原名张忠志,字为辅,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奚族。唐朝中期军阀将领。
原是范阳射生官,安禄山收为养子。亲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拜恒州刺史。安史之乱平定后,投降朝廷,赐名李宝臣,拜成德节度使,统辖恒定易赵深冀六州,封赵国公。
此后,境内整顿武备,自置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赋税;对外勾结幽州朱滔、魏博田承嗣等藩镇,割据地方,成为河朔三镇之一,累迁司空兼太傅,同平章事,封陇西郡王。
建中二年(781年),李宝臣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傅。
基本介绍 本名 :李宝臣 别称 :张忠志,安忠志 字号 :字为辅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奚族 出生地 :范阳 出生时间 :781年 主要成就 :割据成德,成为河朔三镇之一 官职 :司空、同平章事、成德节度使 爵位 :赵国公→陇西郡王 追赠 :太傅 人物生平,追随安史,割据成德,征讨魏博,遭到戏弄,晚年生活,人物评价,家庭成员,史籍记载,历史遗迹, 人物生平 追随安史 李宝臣原是范阳将领张锁高的养子,名叫张忠志,因善于骑射被安禄山选为射生官。后来,李宝臣随安禄山入朝,被唐玄宗留作射生子弟,得以出入禁宫。 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李宝臣便逃回范阳,被安禄山收为养子。不久,李宝臣率十八骑奔赴太原,劫持太原尹杨光翽,追兵万余人不敢追逼,而后屯兵土门关,扼守井陉口(在今河北井陉北)。757年(至德二年),安庆绪任命李宝臣为恒州(今河北正定)刺史。 758年(乾元元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今河南安阳)。李宝臣非常恐惧,向朝廷投降,被封为恒州刺史、密云郡公。759年(乾元二年),李宝臣叛归史思明,担任工部尚书、恒州刺史、恒赵节度使,与辛万宝一同守卫恒州。 割据成德 761年(上元二年),史思明被儿子杀害。李宝臣不愿臣事史朝义,便命裨将王武俊杀死辛万宝,以恒赵深定易五州之地归附朝廷,并协助官军攻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763年(广德元年),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平定。当时,朝廷对安史旧将大多既往不咎。平叛主帅仆固怀恩也担心平乱后自己荣宠减弱,有意将安史旧将引作外援,于是奏请让李宝臣与田承嗣、李怀仙、薛嵩四人统辖河北各郡。不久,朝廷封李宝臣为检校礼部尚书、成德节度使、赵国公,并赐铁券、姓名。 当时,李宝臣占据恒州、定州(今河北定州)、易州(今河北易县)、赵州(今河北赵县)、深州(今河北深州)、冀州(今河北冀州)六州之地,拥有步卒五万,战马五千,在河朔诸镇中势力最强。李宝臣依靠这六州之地,聚集军粮,招纳亡命,修缮兵甲,并与薛嵩、田承嗣、李正己、梁崇义等军阀结为姻亲,相互呼应。他不听朝廷诏令,自己任命官吏,也不向朝廷缴纳赋税,有意将土地传给子孙。 征讨魏博 当初,李宝臣与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都被田承嗣轻视。李宝臣之弟李宝正娶田承嗣之女,在与田承嗣之子田维打马球时,因马惊使田维致死,被田承嗣鞭杀。从此,成德、魏博两镇交恶。 775年(大历十年)四月,李宝臣和李正己上表朝廷,列举田承嗣罪状,请求出兵讨伐。唐代宗想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收复河北三镇。于是,诏命李宝臣与幽州节度使朱滔攻打魏博北部,命李正己与滑亳、河阳、江淮等镇攻打魏博南部。 九月,李宝臣与李正己会师枣强(今河北枣强市)。两军各自犒劳将士。但是,成德军赏赐丰厚,淄青军赏赐却很少。淄青军将士非常不满,李正己担心军队哗变,于是退兵而去。李宝臣只得与朱滔攻打沧州,但却久攻不下。 十月,田承嗣部将卢子期攻打磁州(今河北磁县),李宝臣派精兵救援,生擒卢子期,送往京师。这时,田承嗣之侄田悦也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兵败,而李正己攻陷德州,兵临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田承嗣大惊,向李宝臣求和,遭到拒绝,只得以卑辞向李正己示弱。李正己按兵不动,田承嗣得以解除南顾之忧。 遭到戏弄 这时,朝廷派宦官马承倩慰劳李宝臣。李宝臣赠送缣帛百匹,却被马承倩扔在路上。李宝臣大怒,王武俊趁机道:“成德军立有战功尚且如此。一旦平定魏博,天子一纸诏书,便能将您安置在京师。到时,您就是一百姓匹夫了。不如纵容田承嗣,以为资本。”李宝臣认为两镇素有争端,王武俊道:“只要有利益存在,寇仇马上也能化为父子。如今朱滔在沧州,我们把他献给田承嗣,可以取信于魏博。”李宝臣深以为然。 李宝臣碑碑文拓片 田承嗣知道李宝臣是范阳人,常想占据幽州,于是伪造一块谶石埋在成德境内,又让望气者声称成德有王气。李宝臣掘出石头,见上面刻着“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作伴入幽燕”。田承嗣命人游说道:“您与朱滔攻取沧州,也归天子所有,您能有什么好处?您若能赦免我田承嗣之罪,我就把沧州献给您,还愿与您一起攻取范阳。您以精骑为前驱,我以步军殿后,攻取天下易如反掌。”李宝臣大喜,认为此事和谶语相符,便暗中勾结田承嗣,图谋幽州。田承嗣为取信李宝臣,也陈兵郊外。 李宝臣对朱滔的使者道:“我听说朱公相貌如神,希望看看他的画像。”朱滔便将画像给他。李宝臣将画像挂在射堂上,与部将一同观看,并称赞道:“真是个神人啊!”又暗中挑选精兵两千,连夜疾驰三百里,袭击幽州军,并对将士道:“杀掉那个相貌与射堂画像一样的人。”当时,两军关系和睦,朱滔没有防备,仓促应战,大败而逃。李宝臣没有抓到朱滔,便将一个相貌相似的人交给田承嗣。田承嗣见两镇交兵,便率军回城,命人对李宝臣道:“我境内有事,就不和您周旋了。石头上的谶语,是我戏弄您的。”李宝臣羞惭的退兵。 晚年生活 776年(大历十一年),李宝臣改任左仆射,又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779年(大历十四年),唐德宗继位,正式任命李宝臣为司空兼太子太傅。 这时,李宝臣年纪已老,性格猜忌。他见儿子李惟岳愚昧懦弱,害怕部将不服,便诛杀辛忠义、卢俶、许崇俊、张南容、张彭老等二十几个大将,并抄没其家,使得诸将离心。 当初,李宝臣心怀异志,便召引妖人术士制造谶兆,做丹书、灵芝、朱草,斋戒于净室,并筑造祭坛放置银盘、金匜、玉斝,认为里面可以生出甘露神酒。术士还雕刻玉印,对李宝臣的部将道:“上天的祥瑞自会降临。”又道:“会有玉印自天而降,海内不战就可平定。”李宝臣大喜,对术士厚加赏赐。 781年(建中二年)正月初六,术士害怕骗术败露被杀,暗中在水中投毒,欺骗李宝臣道:“您饮用甘露水,可与天神相会。”李宝臣喝完便哑了,于三日后去世,并上遗表,请求让李惟岳领军,终年六十四岁。李惟岳随即把众术士全部诛杀,朝廷下诏追赠李宝臣为太傅。 人物评价 李泌:贼之骁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干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 陆贽:往岁为天下所患,咸谓除之则可致升平者,李正巳、李宝臣、梁崇义、田悦是也。 刘昫:土运中微,群盗孔炽。宝臣附丽安、史,流毒中原,终窃土疆,为国蟊贼。加以武俊之狠狡,为其腹心,或叛或臣,见利忘义,蛇吞蝮吐,垂二百年。哀哉,王政不纲,以至于此。若使明皇不懈于开元之政,姚崇久握于阿衡,讵有柳城一胡,敢窥佐伯,况其下者哉! 王夫之:田承嗣、薛嵩、李宝臣之流,非有雄武机巧之足以抗天下,而唐之君臣,目睨之而不能动摇其毫发。非诸叛臣之能也,河北之骄兵悍民、气焰已成,而不可扑也。 家庭成员 兄弟:李宝正 妻妾:谷氏(李惟岳之母)、郑氏(李惟简之母) 儿子:李惟诚(濮州刺史)、李惟岳、李惟简(凤翔节度使) 女儿:李氏(王士真妻)、李氏(杨荣国妻)、李氏(令狐建妻)、李氏(李纳妻) 孙子:李元孙(三原尉)、李元质(濛阳尉)、李元立(兴平尉)、李元本(河南府参军)、李铢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九十二》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六·藩镇镇冀》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唐纪四十二》 历史遗迹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 李宝臣碑碑亭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俗称李宝臣碑、封冻碑(风动碑),位于河北省正定县解放街西侧,立于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当时恒州(今正定县)的城墙被河水冲毁,驻防在此的节度使李宝臣重修城墙,于是当地人立碑纪念李宝臣的功德。石碑高6米,宽2.5米,厚0.48米,碑身刻有楷书碑文29行,总计1398字,现存1007字,由王佑撰文,王士则书写并篆额。
关于“足球的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呼延梓熙”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足球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足球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
文章不错《足球的历史》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