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傣族的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傣族的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谷魂奶奶的故事
传说,谷子是有灵魂的,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雅欢毫”,意为谷魂奶奶。佛教刚刚传入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时,佛祖到处宣称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无人比他高强。这时谷魂奶奶站起来反对他,他就把她赶走了,结果引起了3年大旱。谷子颗粒无收,百姓无米下锅,饿死者数不胜数。佛祖无奈,只好把谷魂奶奶重新请回来。
2.泼水节的传说
很久以前,那时,天有十六层,有个恶魔,就是其中一层的霸主,他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水里烧不烂,刀枪不入,他整天横行霸道,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抢占民女为妻。人间有一个漂亮的公主名叫_粽布,也被他抢来作为他的第七任妻子。
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_粽布贺年,_粽布在醉醺醺的魔王口中,知道了他致命的弱点——他自己的头发会勒断他的脖子。所以_粽布就趁魔王熟睡的时候,小心地拨下魔王的一根头发,将魔王的头勒断。
_粽布终于回到了人间,但她任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洗净了,_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_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3.白象引路的传说
传说,今双江县城区几个村寨的傣族是从景谷迁徙而来的。当时他们祭拜天地、祈求神灵,以白象引路,这只白象走在前面,后面是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人们走了数月,大象均不歇足停止,最后来到今天双江县城所在地这个地方,大象不走了。大家知道这是新的家园,他们将在此落脚生根,繁衍生息。
4.傣族的纹身
傣族称纹身为“萨姆多”(直译:萨姆为刺,多为身体),凡傣族男性,年龄到16岁-20岁(即相当于大和尚和将升为佛爷的年龄),就必须纹身,否则就会被人们视为没有男子汉气质的男人。若要正规纹身,必由父母顾请“摩萨姆”(纹身匠)到家里来纹刺。
纹刺的方法是用4枚小针安在一小铅块上固定稳,然后麻醉被纹身人将纹身的部位,即画样后进行纹刺。刺好一图样涂上黑或蓝色、红色的纹身汁即成。纹身师很痛苦的,若纹全身决不能作一次纹完,必须分为2-3次进行,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即使分2-3次进行,每次纹刺的部位均红肿而发高烧。待纹处完全消肿后,图样就永远不会磨灭(除非以医术进行消失手术)。?
纹身的部位多为胸、背、四肢、腰周。纹的图样多为虎、豹、狮、龙、象及一些不知名的怪兽图。不能纹牛、马、猪、狗等动物图样。纹图案者,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乘(x)号和口字。纹字着,有傣文、泰文、缅文或成句的佛经,也有纹直线、曲线、水波纹等。
傣族纹身起源的传说,众说不一,有说是民族的标志,认为所有纹身者都是傣族(按:此说不确切,缅人、印度人、孟加拉人也有纹身的习惯)。有说是为了防范鱼、龙伤害,因为傣族男性常泅渡江河和深入水下捕鱼、沐浴,纹了身,鱼、龙就不敢伤害。有说是标明是否当过和尚,是否取得男子汉资格的标志。有说是为避免被耻笑为女人和求婚难等等。
5.小黑龙和水牛的传说
相传,勐库的傣族是从德宏迁来的,傣族来后首先开发勐库坝,在勐库定居数代。一天,一位放牛的老人发现他所放牧的一头水牛从早上就不跟牛群,而独自顺河
而下,傍晚牛群回归时头上绕有水草。第二天他按头领的吩咐尾随水牛要看个究竟。结果来到今天双江坝头一带,放牧老人看到眼前是一片宽广、浩荡的湖泊,湖面碧波荡漾,一片美景。
水牛到湖边狂跳不止,突然水中冒出一条小黑龙,头上一对金角闪闪发光。小黑龙和水牛就在湖边浅水滩上斗架戏耍。从午时一直斗至夕阳西斜。老牧人把牛赶回家,向头领告明情况,第二天全勐人都来观摩。人们于是发现了今天的双江坝。
傣族,也称“傣泰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傣泰民族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分布在泰国、老挝、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总人口约6600万左右。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是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占泰国总人口的40%,傣族还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少数民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26万余人。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
参考资料:
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劳动,它是由民间的老百姓自己创造,用以娱乐自身的一种艺术形式,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印记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柬埔寨民间舞蹈相对于宫廷舞蹈来说产生的历史并不长,部分民间舞蹈是由宫廷流出传入民间的,因此我们仍可以看到宫廷舞蹈的手势,但它强调不同的民族文化,它们大多是柬埔寨人民在田间劳作或是农闲娱乐时创作出来的,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基础。舞蹈活泼生动,情节真实有趣,节奏欢快,模拟性强,各地区的舞蹈都体现了不同的民族风情。
柬埔寨最著名的民间舞蹈是快步舞,其内容表现的是猎人追赶一只鹿的故事,他们认为这个舞蹈可以赶走坏运气。另外还有椰壳舞,椰壳舞来源于柬埔寨东南部的柴桢地区,舞蹈象征着兴旺发达,土地肥沃富饶。它历史悠久,相传是从吉蔑·曼早期祈求多子多福的仪式中传承下来的。它当前的表现形式是20世纪60年代由民间剧团搬上舞台的,而按照传统表现形式,椰壳舞是由村民表演的,以年轻人初次到恋人家里时的场景为内容,跳舞过程中,男女都可以参与,表演者手持椰壳,常常大喊大叫以体现热烈的气氛,笑声不断,动作粗犷有力。比较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还有昌扬舞,昌扬舞是柬埔寨比较特别的一种带有喜剧色彩的舞蹈,舞蹈基调是活泼、热烈、滑稽的,演员在演出时一般穿上“摆尾裙”,脸上画上各种夸张的脸谱或者戴上面具,化装成各种滑稽的角色进行表演。演出中所使用的乐器也相当少,只有四五只鼓,但在乐手对鼓点的控制下,舞蹈演员跟着乐器变换不同的面部表情,在舞蹈过程中嘴里还不停地念词,同时用手、脚、头及身体的各部位模仿人或者动物,动作滑稽,舞风独特,非常有趣,昌扬舞是柬埔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即兴创作的一种舞蹈,在劳动过后,人们聚集在一起,组织各种仪式和庆典,感谢上苍赐予食物与力量,庆贺当年的丰收,展示自己的传统与爱情。昌扬舞是柬埔寨热烈而欢快的民间舞蹈,整个过程中舞者和观众都非常激动亢奋,它的热情与幽默展示了柬埔寨人民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一面。
除此之外,还有柬埔寨延续至今非常传统的舞蹈——德勒特舞,人们在特定的时期跳起这种舞,如过新年的时候人们就会跳起这种舞来辞旧迎新,也用来表达新年的祝福。德勒特舞是古时柬埔寨当地居住在洞里萨湖北面原住民松来族的民族舞蹈,在柬埔寨历史上,每到新年,这一民族就会向居住在吴哥地区的国王献上这种舞。此外,按照某些地区的传统要求,人们会在干旱已久后,跳起这种舞蹈来祈求雨神的到来,祈求风调雨顺。德乐特舞给我们呈现了柬埔寨古朴神秘的一面,如今这种舞蹈仅在柬埔寨的暹粒省和马德望省可以看到。古时柬埔寨人认为,如果有野生动物进入村庄,就会带来某种不幸和灾难,人们就会扔面团来驱赶野兽,这种风俗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舞蹈形式,人们扮演鹿、野牛、孔雀等野兽出现在村民面前,村民们向“野兽”扔面团,捕获它们并且用棉线捆绑住它们的“手”,摆上祭品举行仪式,请求神灵消灾解难,如果以后再有野生动物进入村里便不会再产生厄运了。人们在干旱时跳起这种舞,有时候还喜欢使用孔雀的羽毛,因为孔雀是东南亚地区太阳神的象征,人们同样祈求太阳神降雨,这与如上所说的风俗演变是一样的。
柬埔寨民间舞蹈与其他国家一样,都是将生活的情境搬上了舞台,形象生动、动作简单,在舞蹈表演时随意性强,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与喜爱。除此之外,柬埔寨的民间舞还有亚恰舞、伊给舞、木杵舞、敲竹板舞、彩阳舞等,其中彩阳舞在柬埔寨深受人们喜爱,创作者是当地的原住民。彩阳舞是从久远的历史传统延续下来的,是在许多传统节日中,如加顶节、花节、那迦落发节等进行表演的。彩阳舞能够营造出热烈的节日气氛,跳舞的人上蹿下跳,扭动身躯,同时摆出各种面部表情。舞蹈表演者通常一边奏乐一边表演,舞蹈形式非常热烈、活泼,让人看了非常愉悦。彩阳舞所用的乐曲——彩阳,乐旋律激昂,生动欢快,音乐节奏很有跳跃性,因此在舞蹈表演时,舞者是非常活泼的。除了以上具有祭祀性质和节日庆祝性质的民间舞蹈外,柬埔寨还有具有社交性质的舞蹈。在社交聚会上的舞蹈也称为乡土舞蹈,这些舞蹈大多受其他国家舞蹈的影响,其中老挝的传统舞蹈对这种舞蹈的影响是最大的。社交舞蹈还受到了世界各地舞蹈的影响,包括恰恰、波丽、麦迪逊等,至今仍有很多人喜欢在社交场合跳这类舞蹈,这类舞蹈目前也经常出现在柬埔寨的婚宴上。
关于“傣族的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是宏畅吖”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傣族的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傣族的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谷魂奶奶的故事传说,谷子是...
文章不错《傣族的故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