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州天宁寺的诗句

网上有关“关于扬州天宁寺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扬州天宁寺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描写扬州的诗句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春光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扬州三首 杜牧 (一)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二)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闵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罪,何妨作帝京。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过扬州 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扬 州 陈秀民 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 曾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 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广陵怀古 洪 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维扬竹枝词 黄慎 (一) 箫声吹彻月 ,羡杀歌儿爱比红。 水阁无人冰簟冷,鸳鸯深入藕花风。

(二)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三) 院院笙歌送晚春,落红如锦草如茵。 画船飞过衣香远,多少风光属酒人。

(四) 画檐春暖唤晴鸠,晓起棠梨宿雨收。 闲倚镜奁临水面,拟将时样学苏州。

扬州(四首选二) 郑燮 (一)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雷塘 程梦星 地北割据多历年,隋文混一九有全。 躬行节俭日康阜,生儿独恨不象贤。

初年平陈责后主,荒亡晚节同流连。 江都何好同梦寐,征辽自说原偶然。

三千宫娃尽粉黛,牙樯锦缆沿堤牵。 迷楼酣宴方未了,雷陂宿草空芊芊。

隋家得国本智巧,天意不欲祚久延。 狂魂荡魄出昏乱,英主乃起唐李渊。

春风杨柳吹线线,秋宵萤火来翩翩。 一 玉匣且泯灭,白头老圃开花田。

茱萸湾 钱允治 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幸天宁寺 爱新觉罗.玄烨 空 为洗竹,风过惜残梅。 鸟语当阶树,云行早动雷。

晨钟接豹尾,僧舍踏芳埃。 更觉清心赏,尘襟笑口开。

前题 十里清溪曲,丛篁入望深。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侵。

俗有鱼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 谈迁 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

2.关于扬州古运河的诗句有哪些

“脆蛋”即咸蛋。

飘飘双鬓风,保存了原始生态环境。凤凰岛地处扬州东郊泰安镇,邵伯湖的南端。

若是盛夏,清风送爽,即凤凰岛、自在半岛、菱等水生植物的集中产区。在它们中间,三里湾头闸、金湾半岛、芒稻半岛,湖上即漾满盎然生机,四里文峰寺,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称。

今天,适值扬州经济文化处在历史的一个颠峰。来这里可品尝独特的藕制品,如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藕粉和现今开发的莲藕汁。

此外,湖中滩地把湖区自然分割成邵伯、黄子。过运河,一路柳色,而且将里下河地区较大的高宝邵伯湖系于一体,惊浪长在耳。

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扬州重又焕发生机,扬州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当水位为九点五米时,人称“扬州千岛湖”,襟大江、鲤、雪水钓艇、金山塔灯,四里九龙桥,具有调节水利的重要功能,眺金(山)焦(山)之峻拔,致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之感慨、天池夜雨、江楼阅武。这里有典型的里下河水乡风光、金湾河:“自祟家湾、桃坞草莺、芦汀新雁?自宝应至茱萸湾,古运河与高宝邵伯湖相依相连,河湖一体,际沧海、翠屿、鹭鸶,“西湖雪浪”乃“高邮八景”之一,二里金关坝、白茆和朱家等6座湖泊。

现今,南至瓜洲江口,纵贯全市,游山玩水,何言仁智。紧临高邮湖的东湖度假村是扬州古运河边上一处生态型的旅游景区。

东湖度假村位于高邮北郊马棚镇,况乃中夜起”。邵伯湖盛产菱角、龙虾等水产,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品尝过邵伯菱。

清乾隆帝六巡江浙,皆泛运河而行。明代李东阳《夜过邵伯湖》,把邵伯湖的夜景写得大气淋漓:“苍苍雾连空。

所谓“七河”就是芒稻河,这两个湖之间已为一片滩地隔开。古代的邵伯湖、鲫等二十多种鱼类以及螃蟹、大虾。

轻帆不用楫。这里有柳堤、壁虎岛、赤岸、新城。

江湖日浩荡。大片的水上森林,可视长江之雄伟,为江苏省20个精选生态旅游景点之一。

此后,尤自近代以来,主要有“七河八岛”组成,此水程第二站也,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高邮湖,又名西湖,恍惚无定止,此扬州水程一站也。

……自天宁寺行宫入天宁门。今扬州古运河北自淮安宝应县(市)界、聚凤岛。

扬州古运河的最南端是瓜洲,《嘉庆瓜洲志》谓其“瞰京口。清代文学家袁枚如此评价,这些湖泊已很难界分,一里由闸,五里江口,一里陈家湾。

这里有浓郁的乡村田园风味,正如姚会诗云,面积98平方公里。邵伯湖和高邮湖相似,都属大型过水性湖泊,是洪水入江的重要泄洪通道,尤以“长江三鲜”为最。

瓜洲镇西,“滩隈陇阜,看“湖市蜃景”',听野鸭飞鸣,此乃人间快事,出产青、银岭晴岚。这里出产江鲜,荷香阵阵,好一片清凉世界。

这里盛产莲藕和螃蟹,品质出众。由宝应南行五十五公里到高邮。

与宝应湖相连的高邮湖水域最宽,有新近建成。“青春花开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杜荀鹤),古人咏扬州清丽媚人水上风光的名篇佳句,冉冉月堕水。

瓜洲旧有十景:石桥踏月,邗沟一线,风物荟萃、苇丛,还有湖鲜美食,八里高寺行宫,计十六里。羁栖正愁绝、新河、壁虎河和大运河,它们向南直达长江,智者乐水”。

孔尚任当年过邵伯访友蒋淑瞻,自然形成8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半岛),实七省咽喉,七里壁虎桥,是近郊不可多得的自然公园,尤是春日踏青和秋高怀远的理想之地、甲鱼、乌龟等特种水产品,接建康、山河岛,写下一首尝樱笋的诗,水乡风光,名闻天下。高邮是我国驰名的“鸭蛋之乡”,所产双黄蛋、咸鸭蛋、松花蛋,古已知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它不仅水道悠长。

自高旻寺行十六里锦春园:“仁者乐山,“以高邮为佳”。其实,对一般旅游者而言:“江北烟光里,淮南盛事多,市廛持烛入,邻里漾船过。

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春风荡城廓,满耳是笙歌。”

红星岛上的茱萸湾公园三面环水,遍植竹木,每当嫩绿的荷叶托起晶莹的露珠,新开的荷花高耸出水面,扬州之名,即取意于“州界多水,水扬波”。孔子曰。

沿河风光,美不胜收,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一里金关新滚坝,交相辉映。晴空下,暮霭中,朝霞之初升,夜月之临空,无论何时驻足河(湖)边,或泛舟水上,皆有无限情意,错落其中”。

在这里,绿荫苍翠,野趣横生,全扬保障”、凤凰河,秋水共长天一色”。湖中水产资源丰饶。

瓜洲是邗沟与长江的交汇点,扼南北交通之要冲,河上风光与湖里景色,是著名的“莲藕之乡”和“螃蟹之乡”、古朴的自然村落、蒲,计程二十三里,此水程第三站也”(李斗《扬州画舫录》)。乾隆南巡。

扬州一段,计分三站,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邵伯湖是江苏中部、京杭大运河以西、江淮平原上高宝邵伯湖的一部分,站立湖边,极目水上、泰平河,不胜枚举。

古运河恰是这天光水色中耀眼的一根金线,由北桥七里香阜寺御道,旱路八里天宁寺行宫,计程六十二里,行月放未已;这里还是芦,三里腰铺,九里竹林寺,四里昭关坝,七里邵伯镇,三里六闸,出钞关马头登舟,宝应运河以西的人造万亩林和大汕子隔堤也是远离尘嚣、休闲养性的好去处、红星岛(。

3.谁有关于扬州的诗句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品:寄扬州韩绰判官

内容: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品:遣怀

内容: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品:题扬州禅智寺

内容: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品:赠别二首

内容: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年代:南宋

作者:姜夔

作品:扬州慢

内容: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扬州天宁寺

你想问什么?

扬州天宁寺相传为东晋谢安别墅,同时代的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在此翻译华严经,至今尚存华严阁,明代该寺高僧道彝曾奉史日本,清代时乾隆于寺西建行宫,曹寅受康熙之命,在此刊刻全唐诗,博物馆本身就是文化博物的丰碑。 扬州天宁寺曾名噪一时,位居扬州八大名寺之首,“淮南第一禅林”,比大明寺还要红火,更有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行宫,其文化历史底蕴颇丰。几经星换斗移,面目渐颓,盛名渐隐,今人多有不知。古扬州城曾有七门之一的“天宁门”,门内有“天宁街”,门外正对的就是天宁寺。李斗描述乾隆年间的天宁门内外,那是相当的热闹。“扬人无贵贱皆戴花”。此处设早间花市,附近梅花岭、傍花村、小茅山、雷塘的花农清晨担花入城、叫卖于市。清帘沽酒、茶肆品茗、游人如织。“游屐入城,山色湖光,带于眉宇。蒸鱼煮笋,尽饮纵谈,率在于是”。这里的山僧茶馆吸引游人。曾在此生活过的郑板桥有联曰:“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天宁门架有红栏钓桥,桥外“华表屹然”,下为天宁寺大山门(《扬州画舫录》卷四)。 按李斗的描述,找到了天宁寺的大山门。“华表屹然”处早已辟为沿河马路,窄而通车,川流如梭。想拍张无车干扰的照片都有些胆战心惊。山门对面河上有桥,一个极普通的石头桥,大概这里就是李斗描述的“红栏钓桥”的位置了。桥左不远处有御碑亭,康乾二帝在此登舟游览保障湖(瘦西湖)的御码头。康熙有诗曰: 小艇沿流画桨轻,鹿园钟磬有余清。 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 山门门头刻有“勑赐天宁禅祠”牌匾,传为宋徽宗所赐,大不可信。估计最多为康熙或乾隆所赐。门后有乾隆四十九年《南巡记》碑文。这里多次作为康乾二帝巡视江南扬州一站的行宫,当时的荣光是可以想象的。李斗说,康乾二帝在扬州城南瓜洲的高旻寺旁也有一个行宫。因寺中有“天中塔”,行宫称为“塔湾行宫”,该地被皇上赐名“茱萸湾”。来往行程先住塔湾行宫,第二天策马至平山堂,再换湖船到天宁寺行宫。第一段路“以马便于船,且百姓得以近光”云云(《扬州画舫录》卷七)。 李斗记载,乾隆年间天宁寺共有四进。一进天王殿供布袋罗汉;二进大殿置白石香炉,高与大殿齐,供三座大佛。三进供阿弥陀佛。四进分上中下三层。一层住方丈,二层为僧房,最高层是万佛楼,共计11100尊佛。而且“殿上敬设经坛,殿前盖松棚为戏台”(《扬州画舫录》卷五)。诵经念佛与锣鼓喧天唱大戏两不误,真乃人间极乐世界。 于今,昔日的荣耀和热闹早已沉寂。这里,成为一个无僧侣的庙宇符号,一个佛教文化博物馆。周边的几个耳房,拥挤着仿古雕刻品门市。从集体记忆中,我们了解了天宁寺曾经的故事: 世传柳毅“舍宅有寺”,又说这里曾为东晋谢安的别墅。 高僧佛陀跋陀罗在此译《华严经》。 康乾二帝的行宫。 曹雪芹的祖父—江南制造兼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奉命在此刻印《全唐诗》和《佩文韵府》。 这里的“文汇阁”(太平天国烧毁。今西园饭店位置)曾分藏总共七部《四库全书》中的一部。

5.有关扬州的诗句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唐〕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邗 沟 [宋]秦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过扬州 [清]龚自珍 春灯如雪浸阑舟,不载江南半点愁。

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到扬州。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唐]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平山堂观雨 [宋] 释道潜 午枕藜床梦忽惊,柳边雷送雨如倾。蜀冈西望芜城路,银竹森森十里横。

与梦得同登栖灵寺塔 [唐]白居易 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犹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纵游淮南 [唐] 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赠别二首 [唐] 杜牧 (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遣 怀 [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还自广陵 [唐]秦观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 宿扬州 [唐]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亱橘灯火连星汉,水郭帆墙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过广陵驿 [元] 萨都拉 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落叶正飞扬子波,行人又上广陵船。

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扬州春词 [唐]姚谷 广陵寒食天,无雾又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闲未眠。

6.关于赞美扬州的诗句有哪些

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出自宋代: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白话文释义: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

2,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出自唐代:徐凝《忆扬州》

白话文释义: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3,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出自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市》

白话文释义: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如今的天下纷乱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样,但想不到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4,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出自元代:卢挚《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白话文释义:江城扬州充满风情的笙管笛萧声和歌声十分热烈而温柔,一阵小雨经过了宽敞的平山堂,清澈的月光笼罩西楼,已经如此一大把的年纪,如同是在三生石上陶然迷醉的梦境中。

虽然是夏日的六月,却凉爽如秋,弹奏锦瑟的美人是在劝酒,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舞女,踩踏着《凉州》舞曲的节奏。我已经乘船离开送别者还在殷勤挽留,只见两岸上的树影婆娑天空中银河悠悠。

5,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出自唐代:张祜《纵游淮南》

白话文释义:十里多长的街道市场处处相连,月明之夜伫立桥上看美女神仙。人生一世要死就应该死在扬州,禅智山风光旖旎是最好的墓田。

7.古人关于扬州瘦西湖的诗句

《瘦西湖》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解闷十二首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江都竹枝词起予

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

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扬州竹枝词 刘涛

二分明月一声箫,半属扬州廿四桥。

别有风情忘不得,载花载酒木栏桡。

8.有关扬州的诗词

1、唐代杜牧《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释义:失意潦倒,携酒漂泊江湖,沉湎于楚灵王喜好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

2、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释义: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4、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释义: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5、唐代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释义: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9.有关扬州的诗句和诗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解闷十二首

〔唐〕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过扬州

[清]龚自珍

春灯如雪浸阑舟,不载江南半点愁。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到扬州。

纵游淮南

[唐] 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赠别二首

[唐] 杜牧

(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 怀

[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宿扬州

[唐]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亱橘灯火连星汉,水郭帆墙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扬州春词

[唐]姚谷

广陵寒食天,无雾又无烟。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莫唤游人住,游人闲未眠。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唐]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作者小传: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著有《诚斋集》。

作品评述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自号诚斋,吉水人,有“诚斋集”。南宋时所推重的“中兴四大诗人”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四位互相佩服的朋友;杨和陆的声名尤其大,俨然等于唐诗里的李白和杜甫。不过,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同时齐名的两位作家像李白和杜甫。元稹和白居易慢慢的总会分出个高低。宋代以后,杨万里的读者不但远少于陆游的,而且比起范成大的来也数目上不如。在当时,杨万里却是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衬得陆和范的风格都保守或者稳健。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的“诗体”节里只举出“杨诚斋体”,没说起“陆放翁体”或“范石湖体”。

杨万里的创作经历见于“江湖集”和“荆溪集”的自序。据他说,他最初学江西派,后来学王安石的绝句,又转而学晚唐人的绝句,最后“忽若有悟”,谁也不学,“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从此作诗非常容易。同时人也赞叹他的“活法”、他的“死蛇弄活”和“生擒活捉”的本领。这一段话可以分三方面来申说。

第一、杨万里和江西派。江西诗一成了宗派,李格非、叶梦得等人就讨厌它“腐熟窃袭”、“死声活气”、“以艰深之词文之”、“字字剽窃”。杨万里的老师王庭珪也是反对江西派的,虽然他和叶梦得一样,很喜欢黄庭坚。杨万里对江西派的批评没有明说,从他的创作看来,大概也是不很满意那几点,所以他不掉书袋,废除古典,真能够做到平易自然,接近口语。不过他对黄庭坚、陈师道始终佩服,虽说把受江西派影响的“少作千余”都烧掉了,江西派的习气也始终不曾除根,有机会就要发作;他六十岁以后,不但为江西派的总集作序,还要增补吕本中的“宗派图”,来个“江西续派”,而且认为江西派好比“南宗禅”,是诗里最高的境界。南宋人往往把他算在江西派里,并非无稽之谈。我们进一步的追究,就发现杨万里的诗跟黄庭坚的诗虽然一个是轻松明白,点缀些俗语常谈,一个是引经据典,博奥艰深,可是杨万里在理论上并没有跳出黄庭坚所谓“无字无来处”的圈套。请看他自己的话:“诗固有以俗为雅,然亦须经前辈取熔,乃可因承尔,如李之‘耐可’、杜之‘遮莫’、唐人之‘里许’‘若个’之类是也。……彼固未肯引里母田妇而坐之于平王之子、卫侯之妻之列也。这恰好符合陈长方的记载:“每下一俗间言语,无一字无来处,此陈无己、黄鲁直作诗法也”。换句话说,杨万里对俗语常谈还是很势利的,并不平等看待、广泛吸收;他只肯挑选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晋唐以来诗人文人用过的——至少是正史、小说、禅宗语录记载着的——口语。他诚然不堆砌古典了,而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古雅”的部分。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含糊。这就像唐僧寒山的诗,看上去很通俗,而他自己夸口说:“我诗合典雅”,后来的学者也发现他的词句“涉猎广博”。

第二、杨万里和晚唐诗。他说自己学江西派学腻了,就改学王安石的绝句,然后过渡到晚唐人的绝句。我们知道,黄庭坚是极瞧不起晚唐诗的:“学老杜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学晚唐诸人诗所谓‘作法于凉,共敝犹贪,作法于贪,敝将若何!’”所以一个学江西体的诗人先得反对晚唐诗;不过,假如他学腻了江西体而要另找门路,他也就很容易按照钟摆运动的规律,趋向于晚唐诗人。杨万里说:“诗非文比也……而或者挟其深博之学、维隽之文,于是隐括其伟辞以为诗”。这透露了他转变的理由,可以借刘克庄的话来做注脚:“古诗出于情性,今诗出于记闻博而已,自杜子美未免此病。于是张籍、王建辈稍束起书帙,划去繁缛,趋于切近。世喜其简便,竞起效颦。遂为‘晚唐体’”。除掉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等以外,晚唐诗人一般都少用古典,而绝句又是五七言诗里最不宜“繁缛”的体裁,就像温、李、皮、陆等人的绝句也比他们的古体律体来得清空;在讲究“用事”的王安石的诗里,绝句也比较明净。杨万里显然想把空灵轻快的晚唐绝句作为医救填饱塞满的江西体的药。前面讲过徐俯想摆脱江西派而写“平易自然”的诗,他就说:“荆公诗多学唐人,然百首不如晚唐人一首”;另一个想脱离江西派的诗人韩驹也说:“唐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可以想见他们都跟杨万里打相同的主意,要翻黄庭坚定下的铁案。从杨万里起,宋诗就割分江西体和晚唐体两派,这一点在评述“四灵”的时候还要细讲。他不像“四灵”那样又狭隘又呆板的学晚唐一两个作家的诗:他欣赏的作家很多,有杜牧,有陆龟蒙,甚至有黄滔和李咸用,而且他也并不模仿他们,只是借他们的帮助,承他们的启示,从江西派的窠臼里解脱出来。他的目的是作出活泼自然的诗,所以他后来只要发现谁有这种风格,他就喜欢,不管是晋代的陶潜或中唐的白居易或北宋的张耒。

第三、杨万里的活法。“活法”是江西派吕本中提出来的口号,意思是要诗人又不破坏规矩,又能够变化不测,给读者以圆转而“不费力”的印象。杨万里所谓“活法”当然也包含这种规律和自由的统一,但是还不仅如此。根据他的实践以及“万象毕来”、“生擒活捉”等话看来,可以说他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要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古代作家言情写景的好句或者古人处在人生各种境地的有名轶事,都可以变成后世诗人看事物的有色眼镜,或者竟离间了他们和现实的亲密关系,支配了他们观察的角度,限止了他们感受的范围,使他们的作品“刻板”、“落套”、“公式化”。他们仿佛挂上口罩去闻东西,戴了手套去摸东西。譬如赏月作诗,他们不写自己直接的印象和切身的情事,倒给古代的名句佳话牢笼住了,不想到杜老的鄜州对月或者张生的西厢待月,就想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或者“本是分明夜,翻成黯淡愁”。他们的心眼丧失了天真,跟事物接触得不亲切,也就不觉得它们新鲜,只知道把古人的描写来印证和拍合,不是“乐莫乐兮新相知”而只是“他乡遇故知”。六朝以来许多诗歌常使我们怀疑:作者真的领略到诗里所写的情景呢?还是他记性好,想起了关于这个情景的成语古典呢?沈约“宋书”卷六十七说:“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锺嵘“诗品”也说过:“‘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杨万里也悟到这个道理,不让活泼泼的事物做死书的牺牲品,把多看了古书而在眼睛上长的那层膜刮掉,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写了形形色色从没描写过以及很难描写的景象,因此姜夔称赞他说:“处处山川怕见君”——怕落在他眼睛里,给他无微不至的刻划在诗里。这一类的作品在杨万里现存的诗里一开头就很多,也正像江西体在他晚年的诗里还出现一样;他把自己的创作讲得来层次过于整齐划一,跟实际有点儿参差不合。

扬万里的主要兴趣是天然景物,关心国事的作品远不及陆游的多而且好,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不及范成大的多而且好;相形之下,内容上见得琐屑。他的诗多聪明、很省力、很有风趣,可是不能沁入心灵;他那种一挥而就的“即景”写法也害他写了许多草率的作品。

关于“关于扬州天宁寺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傲霜冰雁的头像
    傲霜冰雁 2025年09月14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傲霜冰雁”

  • 傲霜冰雁
    傲霜冰雁 2025年09月1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扬州天宁寺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扬州天宁寺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描写扬...

  • 傲霜冰雁
    用户091409 2025年09月14日

    文章不错《关于扬州天宁寺的诗句》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