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

网上有关“文言文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文言文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西汉·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白话释义: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王继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当时范雎从魏国逃出到秦国任秦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屈打自己几乎致死的缘故,就派秦军围攻大梁,击败了魏国驻扎在华阳的部队,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逃。魏王和公子对这件事十分焦虑。

公子为人仁爱而尊重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差的,都谦逊而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以自己的富贵(身份)慢待士人。

几千里内的士人都争着归附他,招来食客(竟达)三千人。这时候,诸侯由于公子的贤能,又有很多食客,十几年不敢兴兵谋取魏国。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下棋,不想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公子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如同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可是魏王惊恐,心思全没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

魏王听后大感惊诧,问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说:“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

从此以后,魏王畏惧公子贤能,不敢任用公子处理国家大事。

魏王对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很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击退秦军保全赵国之后,派将领统帅军队回到魏国,他自己却与门客留在赵国。

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赏给公子。

公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中有个人劝说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

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

公子听后,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赵国召开盛大欢迎宴会,赵王打扫了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执行主人的礼节,领着公子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公子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

宴会上,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劳可言。赵王陪着公子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公子总是在谦让自责。公子终于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邑封赏给公子,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

原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

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

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司马迁的《史记》是忠实于历史真实的。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对信陵君这个历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满怀敬意为信陵君作传的。

但作者并没有把他笔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写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成功、也有失误的活生生的人物。当矫杀晋鄙救赵后,赵王“以五城封公子”时,信陵君“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这时有门客劝告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于是他“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当他留赵十年,“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派人请他回国时,他下令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为此事毛公、薛公二人去责备他,“语未及卒”,他“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这些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信陵君的一些弱点,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的精神。无损于人物形象,相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而且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思想。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曹世叔妻传

题解

本篇选自《列女传》。《后汉书·列女传》是为有特殊贡献的妇女立传,不仅注意节操,尤其重视才行品德,与后世的《列女传》只讲封建礼教的“节烈”迥然不同。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范晔就能在史书中为妇女单独立传,实在是难得之举。曹世叔妻,即班昭,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封建社会一向是男尊女卑,从夫称,因此在后汉书中首先称她为“曹世叔妻”。这篇传记主要记叙了班昭在文学、史学上的成就。

原文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着《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1]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2]。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

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3],太后不欲许,以问昭。昭因上疏曰:“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4],纳刍荛之谋虑[5]。妾昭得以愚朽,身当盛明,敢不披露肝胆,以效万一!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故典坟述美[6],神祇降福。昔夷、齐去国,天下服其廉高;太伯违邠,孔子称为三让。所以光昭令德,扬名于后世者也。《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7],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缘见逮及,故敢昧死竭其愚情。自知言不足采,以示虫蚁之赤心。”太后从而许之。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

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马融善之,令妻女习焉。昭女妹曹丰生,亦有才惠,为书以难之,辞有可观。昭年七十余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者监护丧事。所着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子妇丁氏为撰集之,又作《大家赞》焉。

注释

[1]踵:接下去。

[2]大家(gū):大家,女之尊称。

[3]乞身:请求退休。

[4]瞽言:不明智的建议。

[5]刍荛:山野村夫。

[6]典坟:指三坟五典,泛指上古典籍。述美:记载美德。

[7]方垂未静:边境还不安宁。垂:通“陲”,边境。

译文

扶风(今陕西扶风)曹世叔的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又名姬,学问广博,很有才干。世叔死得早,班昭气节品行很好,举动很合礼法。哥哥班固,着有《汉书》,只是八表和《天文志》没写完就死了,和帝命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接着写成它。皇帝多次召班昭进宫,让皇后诸贵人拜班昭为老师,叫做“大家”。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物品,就叫“大家”写赋赞扬。到了邓太后临朝听政时,让班昭参与政事的处理。认为班昭很勤勉,特地破例封班昭的儿子曹成为关内侯,官做到齐国的宰相。当时《汉书》才出来,许多人读不懂,同郡马融拜伏在阁下,向班昭学习读《汉书》。后来皇帝又下诏书叫马融的哥哥马续接着班昭把书写完。

永初年间,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因为母亲去世请求退休,太后不打算批准,询问班昭意见,班昭就上疏道:“臣下认为皇太后陛下,自身品德很完美,隆行唐、虞般的朝政,广开言路,听取狂夫不明智的语言,纳山野村夫之见。臣妾以愚昧之才,处在圣明的时代,敢不把肝胆之言,报效皇恩于万一。我听说自古谦让之风是很高的品德。所以古书记载,神明降福。从前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天下佩服他们风格很高。太伯让位给弟弟,孔子称赞他三让天下,这都是他们的美德光照当代、传播名声于后世的原因。《论语》上说:‘能用礼让治国,从政有什么难呢?’这样看来,推让之风,意义十分深远。现在四舅大将军坚行忠孝之道,要求引退,而陛下考虑边陲还不安静,拒不同意,如果以后因为些小错误,掩盖了今天的美德,只怕推让的名声就再也难得了。这是小人之见,敢冒着危险表述出来。自知言不足取,只是表示虫蚁的一颗红心罢了。”太后于是便同意了,邓骘等人告老还乡了。

班昭作《女诫》七篇,对宫内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马融阅读之后认为很好,让自己的妻子、女儿去学习。班昭丈夫曹世叔之妹曹丰生,也有才学,对《七诫》观点表示不认同,写书反驳,文辞也很可观。班昭七十多岁才死,皇太后穿着素服表示哀悼,派使者监办班昭的丧事。班昭写的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等共十六篇。她的儿媳丁氏替她搜集在一起,还写了一篇《大家赞》歌颂她。

关于“文言文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婉仪仪的头像
    婉仪仪 2025年08月29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婉仪仪”

  • 婉仪仪
    婉仪仪 2025年08月2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文言文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文言文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婉仪仪
    用户082911 2025年08月29日

    文章不错《文言文翻译:《信陵君窃符救赵》》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