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

网上有关“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

1、文学

东汉,广州汉议郎学者杨孚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异物志》,是广东最早著书立说的学者。

宋代,珠三角成为岭南文学中心,广州的崔与之、李昴英是有全国影响的人物,崔与之更是开岭南宋词之始。

明代,广州以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诗社为代表的文人社团盛行,代表人物有孙蕡、黄哲、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邝露、陈子壮、黎遂球等。

清代,广州出现了以“岭南三大家”和“岭南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包括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程可则、王邦畿、方殿元、方还、方朝、张维屏、梁鼎芬等,使岭南诗坛与中原、江浙诗坛三足鼎立。“岭南三大家”的诗作在清代诗坛享有极高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居于重要地位。

2、绘画

岭南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广州有林良、颜宗、何浩、张誉、黎简、谢兰生、罗天池、居巢、居廉、苏六朋、陈璞等。

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为番禺人。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学者甚众,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

代表人物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卢传远、何香凝、方人定、伍嘉陵、黄独峰、司徒奇、何磊、黎葛民、黄幻吾、黄少强、陈凝丹等。另外通草画是19世纪起源于广州的一种绘画艺术。?

3、工艺

“三雕一彩一绣”是广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代表,即广州象牙雕刻、广州玉雕、广州木雕、广彩、广绣。

广雕还包括广州榄雕、石雕、砖雕、骨雕、贝雕等。清代以来,广州工匠根据西方客户的要求,选择各种名贵材料,精镂细刻,形成了新颖、生动逼真、精巧细腻的广雕艺术品,更成为朝廷贡品,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代表人物有陈祖章、翁昭、翁荣标、李定宁等。

广彩是广州特有的釉上彩瓷工艺品,已有300多年历史。作为外销瓷,广彩在清代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有“世界官窑”之称,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用瓷都是广彩瓷品。

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成为朝廷贡品,到明代中期已扬名海外,18世纪风靡了英国皇家及上流社会,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有收藏,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广绣的优秀作品。

4、园林

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

广州现存的清代古典式岭南园林有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园林之一。

5、民俗

广州迎春花市在南汉时就已有之,到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越办越旺,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

广州民俗还有飘色、醒狮、龙狮、鳌鱼舞、黄阁麒麟舞、市桥水色、鱼灯、乞巧、凤舞、八音锣鼓、木鱼书、龙舟、北帝诞、生菜会、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等。?

扩展资料: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

广州是广府文化的辐射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百度百科-广州市

关于埃菲尔铁塔的知识?

鹰潭信江大桥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丰溪水,在上饶汇合后始称信江,信江流经鹰潭后分两支注入鄱阳湖,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方便交通,信江流经的上饶和鹰潭两市纷纷在信江上饶架设桥梁。

信江大桥是在信江上建造的第三座跨江大桥,总投资2.87亿元,于2011年1月竣工。大桥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全长1.72公里,桥面宽度为27米,是我市目前跨度最大的大桥。大桥设计为单塔双索面斜拉桥,塔高103.25米,主塔结构形式取意于道教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

简介

信江流经的上饶曾经有二座铁桥:信江桥和前进桥,还有二座浮桥:上浮桥和下浮桥。相对于浮桥而言,上饶人习惯把铁桥称为“洋桥”。

解放前,信江河上原来没有铁桥,连接两岸的交通是浮桥:上浮桥坐落在南门口,下浮桥坐落在下河街。而那时汪家园人进城是摆渡的,故此地称为“渡口”。

历史

1942年6月(民国31年),日寇入侵上饶,那年正值信江涨端午水,因战乱和水患,位于现步行桥原址的下浮桥被毁。之后重新搭建的下浮桥移到汪家园渡口去了。

1949年5月3日上饶解放,但台湾尚未解放。那年冬天,上饶专员公署接到华东军区转来的中共中央电令:为了畅通浙赣闽三省交通运输,支援解放台湾,限期建造自上饶到闽北边境的信江桥和前进桥。上饶与福建仅武夷山一山之隔,上饶地理位置在战略上素有“前线的后方,后方的前线”之称,因而上饶洋桥的建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大桥从1949年12月开始施工,以解放军工兵营为主,上饶、广丰等县民工配合。不到一年,这二座信江河和丰溪河上的铁桥建成。铁桥的栏杆是钢铁结构,桥面是厚实的枕木。桥宽约4米,分为行车道和人行道,行车道是单行的,起初也没有红绿灯装置,两头派人发通行信号,北岸的车过完了,再让南岸的车上路。桥的两侧是人行道,右道去水南,左道来城区,不得逆行。感叹的是,向左走向右走,那时秩序井然。

1978年10月1日,与铁桥平行的信江大桥建成通车。于是这座风风雨雨地走过半个多世纪的信江铁桥也退役了,1982年10月命名为步行桥。大修后的铁桥两侧的人行道因锈蚀严重而拆除,桥面由木板换成钢筋混凝土板。步行桥规定仅供行人步行,禁止一切车辆通行,自行车推行,但一些市民偏偏不信这个邪,摩托车、自行车时有开上桥面。

上饶的信江大桥是1978年10月1日通车的,桥址北岸位于西濠出口处,红石河堤是一排矩形的花坛,河堤下是西濠沿埠头,因地势偏低,为建拱桥的需要,将西濠以南的沿城路至信江河边这段路填高了5米,并破堤动工。桥址南岸是黄金山,山下有个1970年“深挖洞”时期挖的防空洞,山上有黄道烈士墓、上饶专区革命烈士纪念塔,因前进路(现在改名书院路)较窄,为建桥的需要将纪念塔的台阶由一字形改为之字形。新建的信江桥引起了上饶人的极大关注,施工现场每天都有市民在河堤旁边观望,建设者将滔滔信江半截围堰,浇注桥墩,引起上游尚在使用的浮桥半边搁浅,人们难得一见的信江见底的场景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006年1月1日,步行桥再次改造通行,桥面采用防滑花钢岩,护拦采用波浪式栏杆,桥两端改为台阶,摩托车是望而却步了,但自行车还是可以轻车上桥的。

2008年6月,使用了30年的信江桥不再年轻,每天有万人千车辗过,大桥要大修加宽到近20米,二车道变四车道,于2009年春节前完工。而那座位于湖潭头的前进铁桥,与信江铁桥结构类似,年代同龄,所不同的是桥下流淌的是丰溪河。1984年5月,与铁桥平行的前进桥建成通车,于是这座铁桥也废弃了,仅留下10个光秃秃的桥墩。

鹰潭市夏埠新区修建跨越信江的信江大桥,工程于2008年10月28日启动。

通行

信江大桥和龙虎山大桥已经可以通行,大桥两头都放了通告牌,对货车总重30吨以上车辆进行限行,但是其它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可以在大桥上自由通行。

龙虎山大桥南面靠近城区的桥面上虽然还没有拆除建筑施工大门,但是有机动车从此处经过,还有不少人从夏埠方向骑电瓶车经龙虎山大桥到城区。

关于“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8)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海融丶小可爱的头像
    海融丶小可爱 2025年09月23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海融丶小可爱”

  • 海融丶小可爱
    海融丶小可爱 2025年09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海融丶小可爱
    用户092311 2025年09月23日

    文章不错《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广州的历史》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