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查科战争爆发的背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查科战争爆发的背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查科战争爆发的背景
1932年,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为争夺两国边界的格兰查科北部爆发了战争,这也被称为查科战争。此前,玻利维亚在1884年与智利的战争中失败,被迫将领海口割让给智利。由于美孚石油公司在1928年向北查科地区发现大量石油,这导致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之间争夺该地区的冲突不断加剧,大型石油公司和周边国家也纷纷介入此事。
战争初期,玻利维亚占领了两个巴拉圭要塞,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随后,巴拉圭动员全国,总兵力扩大到6万人,战局逐渐朝巴拉圭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玻利维亚被击败,被迫撤出整个北查科地区。
在这场战争中,美孚公司和智利支持玻利维亚,英荷壳牌公司和阿根廷支持巴拉圭。这场战争也给南美洲的政治形势带来了影响。
到1935年1月,巴拉圭军队已经入侵玻利维亚,但被玻利维亚军队击退,损失惨重。两国无力再战。最后,在阿根廷的斡旋下,两国最终同意签署《查科条约》。巴拉圭赢得了北查科地区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玻利维亚赢得了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外,玻利维亚获得了通过巴拉圭河进入大西洋的权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战争期间,两国进口了大量武器,并在荒凉的北查科地区厮杀了三年。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最终确认北查科地区没有大量石油,于是有人说这只是国际军火商的阴谋。
查科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1932年5月,一位玻军少校乘飞机巡视北查科时,发现一个大湖。由于北查科炎热干旱,玻、巴两国对控制当地水源极为重视。一个面积广阔的湖泊,战略意义重大。
少校向政府报告了这一重大发现,并很快接到命令:迅速占领该湖泊。于是,便带领着一支小分队赶往湖边。经过3个星期的艰苦行军,当他抵达湖边时却沮丧地发现,巴军已在湖边建起一个有10人驻守的哨所。
由于兵力占优,少校决定发起进攻,这个被巴国称为“皮蒂安图塔要塞”的哨所很快陷落。
这只是一次不起眼的小冲突,却引爆了两国的全面战争,查科战争就此爆发。战争初期,巴拉圭由于战争准备不足且装备陈旧,缺少武器,甚至有的士兵没有枪支而使用弯刀作武器。巴军因而明显处于下风。
玻军实力占优,准备也更为充分,连续拿下北查科的科拉莱斯、托莱多和博克龙等3座堡垒。萨拉曼卡于此时暂停攻势,开始积极寻求国际社会干预。
玻国的“如意算盘”是凭借战场上的有利局势获取谈判优势,迅速结束战争,保住胜利果实。然而,在国际联盟调停过程中,玻方提出的“必须获得巴拉圭河沿岸港口”的要求,被巴方一口回绝。
巴方还要求玻方将攻占的堡垒和要塞全数无条件奉还。双方分歧过大,调停失败,战争继续。
然而,这次“短暂调停”却给了巴国喘息的机会。巴国在这段时间里进行全国动员,兵力急剧膨胀。1932年8月初,巴拉圭进行全国总动员,总兵力从3000人迅速扩充到6万人。
由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José Félix Estigarribia)中校指挥,于1932年8月12日收复皮蒂安图塔,1932年9月底收复博克龙,1932年10月23日夺取了玻军前线指挥部阿尔塞要塞,歼玻军1200人。
1932年12月,玻军改由德国将军汉斯·孔特(HansKundt)指挥。孔特是一位老派将军,上任并未能改变战局。巴军进攻仍在继续,战况也越发惨烈,双方不断拉锯。1932年12月,巴军进攻萨维德拉,双方在一块名为“七千米”的开阔地展开血腥战斗。
此战,双方共投入2.5万人,依靠堑壕、机枪和重炮进行混战,阵地上尸横遍野,人称“凡尔登绞肉机”南美版。由于孔特指挥失误,草率反击,导致玻军2个师被全歼,这处战场也因此得名“血腥的七千米”。玻军自此一溃千里。
到1932年底,巴军已攻占北查科30多个据点。在短短半年里,双方伤亡人敌超过3万。1933年初,玻军集中兵力进攻巴军要塞纳纳瓦,久攻不克,双方损失惨重。
1933年5月10日,巴拉圭正式对玻利维亚宣战。埃斯蒂加里维亚经数月准备,于1933年10月指挥2.5万名巴军在7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起反攻。
把战争推向玻利维亚占领的查科地区,歼玻军2个师、俘获8000人。玻军遭此惨败后,由佩尼亚兰达将军接替孔特负责指挥。1934年1月,巴军向皮科马约河左岸玻军要塞巴伊维安发起进攻。
1934年3~7月,双方在此展开血战。1934年11月17日,巴伊维安失陷。至年底,巴拉圭控制归属有争议的北查科地区。1935年1月中旬,巴军进入玻境,推进到帕拉佩蒂河畔。1935年2月,玻军从比亚蒙特斯发起反攻,将巴军击退。此时双方都损失惨重,均无力再战。
1935年6月,在国际联盟和周边国家的调停下,玻、巴双方实现停火。1938年,两国代表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签订了《查科和约》。
巴拉圭获得北格兰查科地区约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称之为“查科地区”(Chaco);玻利维亚获得约8万平方公里,并得到经巴拉圭河进入大西洋的航行权。阿根廷外长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因成功调解这次战争而获得1936年诺贝尔和平奖。
历经3年的查科战争,使两国共死亡10万余人,其中玻方约6万人,巴方约4万人,超过了这两个小国每年的人口增长数。
使这两个本不发达的南美国家被拖到了崩溃的边缘。而对于战败玻利维亚的损失更加惨重,加上1883年硝石战争的失败,玻利维亚自独立后已经丧失了约50%的领土。
为了在战争中取胜,两国不惜大举借债,仅玻方借债便高达2.28亿美元。作为债权方,美孚石油公司等跨国企业在战后加深了对两国经济的控制,而维克斯等国际军火商更是直接从战争中获取暴利。另外,阿根廷、美国等国作为调停核心,借机在南美树立起了威望。
关于“查科战争爆发的背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孤蓝”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查科战争爆发的背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查科战争爆发的背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查科战争爆发的...
文章不错《查科战争爆发的背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