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张自忠将军是在那个战役中牺牲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张自忠将军是在那个战役中牺牲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是在忻口会战中的枣宜会战牺牲的,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中,战死沙场的中国最高将领。
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由于国军没料到日军北上夺襄樊后迅速南下,汤恩伯兵团和江防军回援不及,只好令张自忠率领两个师迎击日军的第13、39两个师团。
张自忠率领74师东渡襄河阻击日军,16日遭遇日军重兵合围,张自忠力战不退,于16日下午壮烈殉国。张自忠殉国后,身为排长的郭荣昌参加敢死队,冒死抢回了他的遗骸。
扩展资料:
张自忠将军抗战历史
1938年6月,20岁的郭荣昌意外遇到了张自忠将军的部下——第五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黄维刚,并且成为了他的一名警卫员。
1939年夏天,郭荣昌所在的部队参加了武汉会战中的一次战役——潢川保卫战。日本人上有飞机,下有大炮、坦克,轮番向阵地进攻。第三十八师的不少人打红了眼,只穿短裤,推上刺刀,和日本鬼子厮杀。
日本鬼子放毒瓦斯,**雾气缓慢地在阵地上弥漫,士兵们一看有黄雾升起,赶紧掏出手绢用水或尿弄湿,眼睛闭上,捂住鼻子嘴巴。虽然这样,郭荣昌感觉双眼还是火辣辣的,身边不少兄弟一个个倒了下去。
这一仗打了三天两夜。郭荣昌所在的一个营只剩下13人了,光膀子、浑身是血的营长张树青对郭荣昌说:“这13人归你了,你就当班长吧。”当时全营一、二连的士兵全部阵亡。
1938年10月,第五十九军余部安全撤回鄂西,张自忠升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
1940年4月底,日军集结重兵向宜昌发动进攻,张自忠率部参加宜枣会战。这年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要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同年5月7日,张自忠率总部手枪营和第七十四师的两个团共约3000人,从宜城东渡襄河,经七八天的苦战,部队严重减员,粮弹短缺。
5月16日,张自忠所部被日寇围困在宜城南瓜店的杏儿山、缸子口一带。在战斗中,正向前冲的张自忠身中数弹,右胸洞穿,血涌如泉。
少校警卫马孝堂忙上前为他包扎,伤口尚未包扎好,日军一窝蜂冲了上来,张自忠将军的部下虽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去阵地。
5月16日下午,日军开始清扫战场。一名日本军官看到一具着**军装的尸体,身上还盖着大衣,他从死者左胸兜掏出一支派克金笔,一看,上面镌刻着“张自忠”三个字。
这名日本军官“啪”地立正,恭恭敬敬地向遗体行了一个军礼。又忙叫人找来担架,将遗体抬往20里外的陈家集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所在地。
经与张自忠相识的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核验后,师团长村上启作命令军医用酒精把张自忠的遗体擦洗干净。
命人从附近的木匠铺赶制一口棺材收殓入棺,葬于陈家祠堂后面的土坡上,坟上立一墓碑,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百度百科-张自忠
请列举民族英烈的故事
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大漠行》
我们都知道,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即使是不用每次都冲锋陷阵的将领们,许多也最终会战死沙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就是每个军人豪杰的宿命。而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也在这场战争中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是很残酷的,对于这些将领的家人们来说,听到这样的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大多数人最终只能无奈接受这样的现实,但也有许多军人的亲人无法忍受失去家人的痛苦,最终做出了极端的决定。这次我们向大家讲述的这位英雄,就是鼎鼎大名的张自忠烈士。他与他的妻子都堪称真性情,在被日军包围后,张自忠率军奋死拼杀,最终壮烈殉国,而他的妻子在听闻丈夫已经为国捐躯之后,悲痛不已,最终选择和丈夫一起离世而去。几十年过去了,张自忠夫妻的后代也逐渐老去,我们不禁好奇,他们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张自忠
1891年,张自忠出生在山东临清的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学识聪颖,很快便成长为一名英姿勃发并充满正义感的青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自忠在学校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所宣扬的思想,尤其是三民主义,从此,追求民主和民族自由的思想便深深地埋入了张自忠的心中。不久之后,他便正式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亲身成为了轰轰烈烈的民众革命运动的一员。1916年,同乡好友车震向冯玉祥将军引荐了张自忠,冯玉祥看到此人不仅生的高大英武,且面带坚毅,觉得他气度不凡,十分满意地将张自忠纳入自己的麾下。直到1933年抗日战争爆发,张自忠接到命令后便率领军队投入到了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
张自忠旧照
此时的张自忠早已不是曾经的那个毛头小子,历经多年的战争,他已经成为一名骁勇善战、敢打敢拼的优秀将领。投入到抗日战争之后,张自忠率军与日军奋勇作战,先后在罗文峪会战、临沂保卫战、武汉会战等许多著名战役中表现尤其出色,可谓是同日军一路从东北打到华中。因为功勋卓著,张自忠的职位不断提升,最终竟做到了总司令的位置,不仅如此他还被授予了国民党军队上将的军衔。
张自忠纪念像
天公不作美,1940年日军妄图彻底控制武汉,张自忠亲自发文召集各级将领迎敌,枣宜会战爆发了。然而日军人数众多,张自忠的胜算微乎其微,但他仍然亲率部下一千余人渡河与日军厮杀。最后他和部队被蜂拥而来的六千多名日军包围,面对四倍于自己的敌人,张自忠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仍日军奋不顾身率部和敌人厮杀。最终一千余人全军覆没,而张自忠也为国壮烈捐躯,把英魂永远地留在了湖北大地上。
张廉云
张自忠妻子名叫李敏慧,和丈夫一样性情十分忠烈,两个人自青年相识后便一同投身到民主革命运动中。在得知张自忠将军英勇牺牲的噩耗之后,悲痛不已,这名忠烈的妻子绝食7日而亡,追随丈夫的英魂而去。我们不禁要问,张自忠夫妻死后,他们生育的两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呢?事实上,他们的孩子不仅都出人头地,现在的第三代后人也全都是大才。
张自忠后人
张自忠夫妇的儿子名叫张廉珍,出生于1910年。新中国建立之前,张廉珍在国民党政府的财政机关任职,工作十分勤恳。一家人在上海定居的时候,张廉珍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并前后生育了七个聪明可爱的儿子。最大的孩子名叫张庆宜,其余的六个孩子分别叫张庆范张庆安、张庆隆、张纪祖、张庆新和张庆成。张廉珍的长子出生时,张自忠还未牺牲,当时全国军队改编,因此一大家人就跟着张自忠夫妇来到了北京生活。张自忠夫妻双双殉国后,张廉珍只得带着全家辗转西安、成都等地。
张自忠女儿张廉云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张廉珍一家选择了分开居住,张廉珍夫妇带着老三、老四儿子回到北京,而老大和老二则跟着他们的姑妈,也就是张自忠夫妇的女儿张廉云前往了上海。张廉珍的七个儿子后来都十分出色,大儿子在天津经济委担任要职,勤勤恳恳地工作直到退休。二儿子在上海的某工程研究所成为了一名科学人员。三儿子学业有成,前往美国成为了克里夫兰大学的名誉教授。四儿子则走上了经商的道路,成为了一家颇具规模的超市的老板。老五也在学术上很有造诣,最后成为一所纽约的大学的教授。六儿子则加入了民革,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担任四川地区的民革副主委员。小儿子也是经商能手,经营了一家餐馆,至今生意还红红火火。而张廉云的两个儿子也都是精英人才,老大车晴在中国传媒大学担任科研处处长;老二则在北京某机构担任技术主任。
张自忠后人
令人感叹的是,尽管张自忠夫妇英年早逝,他们的后代们依然个个成为了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可以说,张自忠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成功的。我们大家应该都像张自忠夫妇学习,重视自己孩子的思想教育,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凉州词》
《张自忠传》
1、邓世昌
1894年(光绪二十年)邓世昌常曰:“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2、张自忠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
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
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张自忠殉国当日(1940年5月16日),由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端着轻机枪于16日夜间突袭南瓜店,奋勇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日军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以免伤到张自忠遗体。
张自忠的尸骨运回后方后,经检视,张自忠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随后,将军遗体被运往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安葬,路经宜昌时,十万军民恭送灵柩至江岸,其间日机三次飞临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众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49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3、高志航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时,部队遭遇敌机空袭,伤亡惨重。高志航跨进座舱准备起飞迎战,但座机发动不了,战友们劝他暂时避一避。他说:“身为中国空军,怎么能让敌人的飞机飞在头上?”?
就在他们第3次开机之时,密集的炸弹从空中投下,高志航连同14架飞机消失在一片火海中。殉国时的高志航,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时年30岁。
4、邱少云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 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5、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开始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上,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联合国军设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制住志愿军反击部队不能前进。营参谋长命令第6连组织爆破组炸掉它。
第6连向敌军发起五次冲锋,未能摧毁敌军火力点,而且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去。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关键时刻,站在营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把任务交给我吧,只要我有一口气,保证完成任务"。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
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参谋长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
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
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
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
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百度百科-邓世昌
百度百科-张自忠
百度百科-高志航
百度百科-邱少云
百度百科-黄继光
关于“张自忠将军是在那个战役中牺牲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汤献伟”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张自忠将军是在那个战役中牺牲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张自忠将军是在那个战役中牺牲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张自忠将军是在那个战役中牺牲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