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公园简介及详细资料

网上有关“南湖公园简介及详细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南湖公园简介及详细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历史来源

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改造前是经过开滦130多年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区,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城市疮疤和废墟地,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和整体形象,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1996年底市委、市 *** 本着"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方针,决定实施大面积生态绿化工程。几年中,南部采煤下沉区的治理工作主要实施了5项工程:一是实施了整治脏乱差环境工程;二是实施了大面积绿化工程;三是实施了水体还清工程;四是实施了美化工程;五是实施了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经过9年多的建设南部采沉地已初具规模,昔日脏乱荒芜的采沉地,经过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的生态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的变化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为给市民创造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对靠近市区最近的300多万平方米下沉区(即南湖公园)进行重点建设,完成外围简易环路,山顶花园、假山护坡延伸、湖面连通、修建游船码头和跑马场等工程:山顶花园治理之前是生活垃圾的垃圾山,经过优质土方的覆盖和山石的堆砌,使人们很难想到它的之前状况,加上山上宛如地毯般的草坪和各种浅根花木的装饰,凤凰台成为南湖公园最清新漂亮的至高点。南湖公园的建成为广大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良好去处,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典范。

景区位置

唐山南湖公园 位于唐山市区南部,距市中心仅670米,面积有28平方公里。其先后获得河北省第一届"人居环境奖"和国家200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度,获得"杜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规划建设 目的意义

充分利用以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为中心的采煤塌陷区,实现:变废为宝、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由"深黑"到"蔚蓝"的历史性巨变、带动周边区域的开发和利用,以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品位,解决土地瓶颈,解决城市建设资金。

发展前景

为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市委、市 *** 把南部采煤下沉区综合治理项目列入市 *** 实事工程,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南部采煤下沉区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提出"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战略方针。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制定了治理方案和总体规划设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以绿色植物为主,营造多种适应不同地段,不同区域,不同地质条件生长的人工植物群落,用植物的生态功能彻底改善下沉区的生态环境。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和改造,昔日荒凉的旷野、墓地、污水沟、垃圾堆都披上了绿装,成为树木成荫、草坪翠绿、湖水清澈的集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独具特色景观的森林公园。

2006年底,唐山市委、市 *** 作出加快建设南部采沉区的决策,2007年初组织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等3家权威机构对这一区域进行地质勘测和科学论证,攻克了防治水渗漏等诸多难题,从而打破了采沉区不能开发和利用的误区和禁锢。随后,清华规划设计院、中规院、德国意夏规划设计集团、美国龙安公司4家国内外顶尖的规划设计公司汇聚唐山,综合确定了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的建设规划方案。

2008年3月1日,作为唐山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的建设正式开工,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工程、垃圾山的封场绿化工程、景观道路的建设工程,公园的景观亮化工程以及为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扩湖、引水工程。上万名建设者发扬"白加黑"、"五加二"、"重点项目三班倒"的精神,仅用14个月的时间建成了一座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绿地面积16平方公里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经过建设,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现有"桃花潭"、"龙泉湾"等九湖,还有"云凤岛"、"香茗岛"等五岛以及樱花大道、凤凰台、音乐喷泉等120多个景点。

2009年5月1日,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已有超过500万人次的游客亲身体验了绿树成荫、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的生态、神奇、好玩的南湖美景。以色列、新加坡、义大利等国的驻华大使和环保专家对南湖巨大的生态效益给予了高度评价。

公园规划

区位分析:

位于中心城区南部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一方面是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部分,起到提升整体城市生态质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将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场所,成为推动周边景观地产开发、带动区域旅游服务、更新城市结构的重要工程。

枯水期水系循环分析:

枯水期时,从环城水系通过青龙河及陡河补水,经湿地处理后,通过泵站提升至北部湖区及小南湖进行补给。

丰水期水系循环分析:

丰水期时,北部湖区湖水经明渠导入青龙河,再流经南部湖区湿地,排出该区域。

公园功能分区规划:

市民广场:50.5公顷,文化娱乐:21.0公顷,植物园:32.5公顷,城市滨水绿地:20.0公顷,公共水域:93.5公顷,酒店会议:22.0公顷,休闲娱乐:8.8公顷生态隔离缓冲:95.8公顷,湿地保育区:142.8公顷,生态净化水域:106.7公顷。

公园道路规划

景观节点及视线分析

公园总平面图

公园景观效果图

景区等级

国家4A级景区 正在大规模建设和完善中,争取在2013年创建成为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的国家5A级景区。

由来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生态文化景区规划中心、唐山市旅游局、燕山大学、唐山学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唐山南湖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专项规划》进行了认真评审,并一致通过。

专家认为,唐山南湖生态城管委会提交评审的规划方案,基础资料详实,现状调查比较深入,规划指导思想正确,原则明确,思路清晰,布局比较合理,成果规范,符合《旅游规划通则》的要求,评审组一致同意《唐山南湖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专项规划》评审通过。规划成果确定后,南湖管委会将按照规划加快景区提档升级,力争早日将景区创建成国家5A级景区。

2017年12月26日,南湖景区顺利通过了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省级评审。

所获称号

2001年获河北省"人居环境奖"

2002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4年7月荣获"杜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2005年被建设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2006年5月荣获河北省首批"五星级公园"

2009年10月被授予首批"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称号。

2010年4月荣获国家4A级景区

2010年7月荣获国家体育休闲示范区

2010年河北省参展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唯一案例

国家户外休闲运动基地

世界极限运动基地

游玩路线

南湖公园门口--垂钓区--义务植树基地--水上游乐区(汽艇、水划船、电瓶船)--跑马场。

游玩项目

水上垂钓、划船等娱乐活动,待公园规划建成后,您可以在此骑马、射击、打高尔夫球尽情游玩。服务设施:该景区位于市中心,市内各种服务网点齐全,能满足您的各种需求。

市区特产

棋子烧饼因状如小鼓、个似棋子而得名。有肉、糖、什锦、腊肠、火腿等多种馅心,色泽金黄,里外烤制酥透,适口不腻。

旅游信息

经唐山市委、市 *** 批准,自2018年4月15日起,南湖景区向所有游客免费开放。

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编辑本段]可调水量与供水范围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m3,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m3。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2。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编辑本段]工程布置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丹江口水利枢纽渠。(一)水源区工程1.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 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0%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亿m3,考虑上游发展,预测2020年入库水量为385.4亿m3。 丹江口水利枢纽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现在的162m,加高至176.6m,设计蓄水位由157m提高到170m,总库容达290.5亿m3,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m3,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m3,增加防洪库容33亿m3。 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正常蓄水位170m时,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km2,据1992年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为: 人口:22.4万人 房屋:479.4万m2 耕地:23.5万亩 工矿企业:120个(合乡镇企业),淹没固定资产原值1.2亿元。2.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二)输水工程1.总干渠 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 总干渠自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km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 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km。 天津干渠自河北徐水县西黑山村北总干渠上分水向东至天津西河闸,全长142km。 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2m,终点49.5m,全线自流,主要控制点水位、流量为: 控制点或渠段 设计流量(m3/s) 设计水位(黄海标高)(m) 渠首~方城 630(加大800) 147.2~137.8 过黄河 500 119.5~106.0 进河北 415 91.3 进北京 70 61.1 进玉渊潭 40 49.5 天津干渠 70 64.9~2.7 黄河以南渠道纵坡1/25000;黄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线按不同土质,分别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喷浆抹面等方式全断面衬砌,防渗减糙。 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m到北京3.5m,底宽由56m~7m。 总干渠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已基本清楚。对所经膨胀土和黄土类渠段的渠坡稳定问题、饱和砂土段的震动液化问题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问题、通过煤矿区的压煤及采空区塌陷问题等在设计中采取相应工程措施解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km2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2.穿黄河工程 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 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km,设计输水能力500m3/s,采用两条内径8.5m圆形断面隧道。(三)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土方开挖 6.O亿m3; 石方开挖 O.6亿m3; 土石方填筑 2.3亿m3; 混凝土 1583万m3; 衬砌水泥土 718万m3; 钢筋钢材 70万t; 永久占地 42.2万亩(含库区淹没23.5万亩) 临时占地 11万亩 中线工程控制进度的主要因素是丹江口库区移民和总干渠工程中的穿黄河工程。穿黄河工程采用盾构机开挖,工期约需六年,并需考虑工程筹建期。 按1993年底价格水平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约400亿元。

[编辑本段]工程效益

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m3,增供农业30亿m3。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 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 东线工程自50年代初就有设想,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电部组织进行研究。二十多年来由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牵头,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与有关省市、部门协作做了大量勘测、设计、科研工作。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并进行初审。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水电部上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9月水利部会同有关省市共同审查并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甫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

[编辑本段]工程规模与调水量

长江下游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m3,即使在特枯年也有6000多亿m3,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水源充沛,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 规划中考虑了东线工程合理的最终规模,以2020年发展水平为目标的规划规模和在本世纪内把水调到华北的第一期工程规模。

[编辑本段]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编辑本段]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体介绍

1959年《长江流域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中,提出南水北调总的布局是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别调水。中线工程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从长江干流调水。

1958年9月,水电部在批准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步设计任务书时,明确了引汉灌溉唐白河流域和引汉济黄济淮的任务。1968年丹江口水库下闸蓄水,1973年建成清泉沟引丹灌区渠首(输水能力100m3/s),1974年建成引汉总干渠陶岔渠首(近期设计引水流量500m3/s,后期可达1000m3/s),同时兴建了闸后8km长总干渠。

1978年10月,水电部以急件发文《关于加强南水北调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抓紧进行南水北调的规划修改补充工作上报。各有关单位进一步开展了南水北调规划工作。

1980年,水利部组织有关省市、部委、科研部门及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教授对中线工程水源区及渠首到北京的线路进行了全面查勘。查勘前后,长江委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引汉工程规划要点报告》和补充报告。制订了中线工程规划科研计划,由水利部在1981年正式下达。之后,按照该计划长江委和地矿部分别开展了黄河南、北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科院地理所进行了江、淮、黄、海丰枯遭遇分析。

1983年,国家计委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列为国家“六五”前期工作重点项目。长江委与各省市协作,1987年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报告》,重点研究了丹江口水库初期规模引水方案。水利部组织审查,按计划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审查后,长江委按会议要求作补充研究,于1988年正式上报,并向部主管领导作了汇报,但第二阶段审查未进行。

1990年10月,水利部发文要求“抓紧完成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完建工程及调水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任务书工作”。

1991年11月长江委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规划报告(1990年9月修订)》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了中线工程以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及其他用水,不再要求通航,供水范围应包括天津市,并推荐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调水方案。水利部对上述两个报告组织了审查,原则同意,也指出下阶段工作中需要补充研究的问题。1992年底,长江委提出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水利部和国际咨询公司分别组织对重大问题如可调水量、调蓄措施、总干渠、穿黄工程、投资估算等专题评审后,水利部于1994年初审查通过了可研报告,同意加高丹江口水利枢纽,年均调水147亿m3的调水方案。此方案也得到国家计委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及湖北五省市赞同。稍后于1995年国家环保局也正式批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5年,国务院决定对东、中、西三条线由水利部组织论证、国家计委组织审查。论证审查工作持续到1998年3月,主要结论为: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都是必要的,以中、东、西为实施顺序是妥当的,中线工程以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总干渠设计引水流量630m3/s、加大流量800m3/s、调水145亿m3为最佳比选方案。

1994年水利部审查通过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审查意见》中指出:“下阶段应抓紧进行必要的补充工作,编制总干渠总体设计和丹江口水库续建等单项工程初步设计分别报审”。根据这一要求,长江委和总干渠沿线有关省市开展了初步设计工作。

勘测工作:目前已完成初设阶段全线的外业工作,渠线带状地形测图,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地质勘察报告已组织专家审查验收,地质勘察、测量成果已提交设计使用。

水文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外业调查、观测、测量及内业分析计算工作,汉江水资源评价及丹江口加高库区回水水面线复核,陶岔渠首的施工设计洪水、总干渠交叉河流设计洪水,穿黄工程设计洪水及施工期洪水等分析计算均已完成,初设水文专题报告已通过专家审查验收。

科研工作:针对中线工程中的重点、难点技术问题,如丹江口高坝加高新老砼结合试验,穿黄隧洞结构试验等。根据设计要求开展了大量的设计科研和特殊科研。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得以在设计中应用。

规划设计工作: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总体布置》。总体布置确定了总干渠渠道线路、总干渠分段流量规模及分水口门流量规模、建筑物工程总布置、总干渠沿线特征水位及水头分配、总干渠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等。同时还完成了渠道工程设计及大部分单项建筑物的初步设计,尚未组织审查验收和汇总。丹江口枢纽加高初步设计已在1994年前完成待审。穿黄工程也已完成不同方案的初步设计工作。

工程布置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一)输水工程 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河工程。1.输水河道 引水口有淮河入长江水道口三江营和京杭运河入长江口六圩两处。输水河道工程从长江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51km,穿黄河段9km,黄河以北490km。分干线总长740km,其中黄河以南665km。输水河道90%利用现有河道。 2.泵站枢纽 东线的地形以黄河为脊背向南北倾斜,引水口比黄河处地面低40余米。从长江调水到黄河南岸需设13个梯级抽水泵站,总扬程65m,穿过黄河可自流到天津。 黄河以南除南四湖内上、下级湖之间设一个梯级,其余各河段上设三个梯级。黄河以南输水干线上设泵站30处;主干线上13处,分干线上17处,设计抽水能力累计共10200m3/s,装机容量101.77万kW,其中可利用现有泵站7处,设计抽水能力1100m3/s,装机容量11.05万kW。一期工程仍设13个梯级,泵站23处,装机容量45.37万kW。 黄河以北各蓄水洼淀进出口设5处抽水泵站,设计抽水能力共326m3/s,装机容量1.46万kW。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泵站的特点是扬程低(多在2~6m)、流量大(单机流量一般为15~40m3/s)、运行时间长(黄河以南泵站约5000小时/年),部分泵站兼有排涝任务,要求泵站运转灵活、效率高。3.穿黄河工程 选定在山东东平县与东阿县之间黄河底下打隧洞方案。通过多年地质勘探和穿黄勘探试验洞开挖,查明了河底基岩构造和岩溶发育情况,并成功解决了河底隧洞堵漏开挖的施工难题。 穿黄工程从东平湖出湖闸至位临运河进口全长8.67km,其中穿黄河工程的倒虹隧洞段长634m,平洞段在黄河河底下70m深处,为两条洞径9.3m的隧洞。第一期工程先开挖一条。(二)蓄水工程 东线工程沿线黄河以南有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湖泊,略加整修加固,总计调节库容达75.7亿m3,不需新增蓄水工程。黄河以北现有天津市北大港水库可继续使用,天津市团泊洼和河北的千顷洼需扩建,并新建河北大浪淀、浪洼,黄河以北五处平原水库总调节库容14.9亿m3。(三)供电工程 黄河以南有泵站30处,新增装机容量88.77万kW,多年平均用电量38.2亿kW·h,最大年用电量57.5亿kW·h。第一期工程有泵站23处,新增装机34.32万kW,年平均用电量19亿kW·h。(四)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总体规划 一期工程 土(石)方工程 (亿m3) 7.76 3.04 其中黄河以南 (亿m3) 5.33 1.76 混凝土 (万m3) 529 143 新增泵站装机 (万kW) 92.18 34.41 新建输电线路 (km) 1326 1282 永久和临时占地 (万亩) 33.91 30.2l 房屋拆迁 (万间) 7.6 7.6 按1993年价格估算,东线工程投资约200亿元。第一期工程约94亿元。

[编辑本段]工程效益

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m3,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66.56亿m3。农业76.76亿m3。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

关于“南湖公园简介及详细资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3)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倾城之泪的头像
    倾城之泪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倾城之泪”

  • 倾城之泪
    倾城之泪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南湖公园简介及详细资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南湖公园简介及详细资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历史来...

  • 倾城之泪
    用户080503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南湖公园简介及详细资料》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