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凉山州有什么好的风景区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凉山州有什么好的风景区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主要旅游景点:
邛都古城
古人曾用“松风水月”来描绘古城西昌的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有诗云:“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由于海拔、气温、日照、经纬度等条件好,加之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高,每逢晴朗夜晚,皓月当空,穹宇如洗,如遇望日,月如银盘,分外姣洁。在南方古丝绸之路上,“清(溪)风,雅(安)雨,建昌月”三大气候景观,也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故西昌又有“月城”之称。
大家一定都知道西昌市的市花是“月季”吧,正所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赋予了月城西昌“不是昆明,胜似昆明”的美誉。您看到的“花好月圆”景观,正浓缩了月城西昌的自然景观与城市特色──月是建昌月,花是月季花。
泸山风景
泸山又名蛙山,在西昌城南5公里的邛海南岸,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泸山海拨2317米。它东临碧波如镜的邛海,西濒蜿蜒秀丽的安宁河,北有历史古城西昌,南依巍巍耸立的螺髻山。山上古树参天,松树尢其茂盛,古人曾用“松风水月”来描绘泸山邛海的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
泸山林中小道逶迤蜿蜒,排立路旁的苍松翠柏把游人引向山中,直达山顶。浓荫丛中隐有汉、唐、明、清年代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观音阁、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宫、五祖庵等10多座古刹。这些古刹分别为儒教、道教、佛教所有。尽管他们的教规、哲学思想等不尽相同,但他们却能在一座山中和睦相处上千年,并各传各的教,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绝无仅有。其中泸山第一殿光福寺是最大的建筑群,它由千佛殿、文武宫、魁星阁、望海楼、飞梁寺、大雄殿组成,设计精巧,规模宏伟。寺内保留着精湛的雕刻艺术,有全国罕见的省级保护文物地震碑陈列室,有历代名流题咏的诗词歌赋,有明代铜铁铸佛像、数千斤重的大铜像、塔式香炉等文物。寺庙前有汉、唐代时期古柏,银柯如铁、苍龙夭娇、上腾青霄,可称奇古。登上望海楼,邛海景观尽收眼底,明代诗人杨升庵登泸山留下那“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头落人间”的著名诗篇,给游人以丰富的遐想。全国独一无二且具民族特色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坐落在小寺评前,它那别具一格的建筑群,给泸山增了色彩,给游人添了浏览的内容。
观音阁为观音精舍,塑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瑶池宫高敞向阳,玉皇殿势险雄伟,以孤云阁取秀。五祖庵僻静幽深,各个庙宇因地就势,布置各异,各有千秋。置身峰顶五祖庵极目四望,群山迭翟,邛海如镜,渔舟点点,山光水色浑然一体,被誉为“泸峰春晓”,是西昌八景之一。无论春夏秋冬,游人络绎不绝,充分反映出泸山的诱人之处.
暑假适合去哪旅行
纺织机的发展历程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纺织机的通称。
踏板织机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史料说明。研究者根据史书所载,战国时期诸侯间馈赠的布帛数量比春秋时高达百倍的 现象,及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织机的汉画象石等实物史料,推测踏板织机的出现可追溯 到战国时代。
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普遍使用。织机采用脚踏板提综 开口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 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 20 ~60倍,每人每小时 可织布0。 3 ~1米。
18世纪,纺纱机有两次极为重要的改进。首先是1764年,英国机械师詹姆土 ?哈格里夫斯 (约1720 ~ 1778年)发明的珍妮机(于1770年取得专利),其次是1769年哈格里夫斯的同胞理查德?阿克赖特(1732?1792年)发明的精纺机。
早期珍妮机由手转动纺纱轮,主要用于纺织羊毛纱线,而且能够同时织8股纱线。而精纺机则是由水轮驱动,主要用于纺结实的棉纱作为经线。
1779年,英国织布工萨缪尔?克朗普顿(1753 ~ 1827年)结合珍妮机与精纺机的长处,发明了走锭纺纱机,它能够同时纺出4 8股细纱。 因为走锭纺纱机结合了早期两种纺纱机的长处,所以又称之为骡机,意为两种纺纱机的“杂交”后代。
这些纺纱机的原理大致相同,首先将纺纱纤维,即粗纱缠绕在旋转的纱锭上并移到一架走锭纺纱机上,走锭纺纱机首先向外拉出细线,然后将其扭在一起形成纱线,当纱线绕在线轴上时再移回。 1828年,美国人约翰?索普(1784?1848年)发明了环锭纺纱机之后,棉便在环锭纺纱机上纺。
在环锭纺纱机中,粗纱穿过一系列高速滚筒后,被抽成精纱,之后每根精纱均穿过“滑环”上的小孔,将其扭成一股后,缠绕于高速旋转的垂直的纺纱锭之上时扭着纱线。 获得纱线后,纺织工便可用它制作布匹了,这也正是织布机的主要功能。
最简单的织布机即为有一套平行细线(即布料经线)的一个架子。织工们以垂直的角度使用梭子导引的另一根细线(即布料纬线)织入织布机上的经线之中,生产出布匹。
最初的重要改进是加上了一些绳索,用于提起所有的经线,使得梭子能够快速轻便地从一端穿到另一端。 很快,纺织工便将纺织机的脚踏板引人织布机,更加方便地控制提线绳索。
1733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凯(1704 ~约1780年)发明飞梭后,更大大提高了纺织工业的工作效率。这一设计使得织工能够更加快速地将梭子从布料的一端移到另一端。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机械织布机也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最初是由水力驱动,1785年,英国发阴家埃德蒙?卡特赖特(1743 ~1823年)发明首台蒸汽动力织布机后,蒸汽动力正式代替水力,成为纺织工业的主要动力输出。
纺织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纺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于纺纱的工具,它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新时石器时代。
根据考古 资料,在全中国三十几个省市已发掘的早期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坠的主要部件纺轮出土。 出土的早期纺轮,一般由石片或陶片经简单打磨而成,形状不一,多呈鼓形、圆形、扁圆形、四边 形等状,有的轮面上还绘有纹饰。
纺坠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纺织生产,对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并且 它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一直被沿用了几千年,即使在二十世纪, *** 地区一些游牧 *** , 仍在用它纺纱。 古代通用的纺车按结构可分为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两种。
手摇纺车的图像数据在出土的 汉代文物中多次发现,说明手摇纺车早在汉代已非常普及。 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目前最早的图像数据是江苏省泗洪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手摇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 自于手,操作时,需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而脚踏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脚,操 作时,纺妇能够用双手进行纺纱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纺车自出现以来,一直都是最普及 的纺纱机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区仍然把它作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古代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3枚,最多为5枚。
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 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 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 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
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 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 可纺一百多斤。
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 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 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 四个多世纪。
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纺织机的通称。踏板织机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尚缺乏 可靠的史料说明。
研究者根据史书所载,战国时期诸侯间馈赠的布帛数量比春秋时高达百倍的 现象,及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织机的汉画象石等实物史料,推测踏板织机的出现可追溯 到战国时代。 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普遍使用。
织机采用脚踏板提综 开口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 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 20?60倍,每人每小时 可织布0。
3?1米。 18世纪,纺纱机有两次极为重要的改进。
首先是1764年,英国机械师詹姆土 ?哈格里夫斯 (约1720?1778年)发明的珍妮机(于1770年取得专利),其次是1769年哈格里夫斯的同胞理 查德?阿克赖特(1732?1792年)发明的精纺机。 早期珍妮机由手转动纺纱轮,主要用于纺织 羊毛纱线,而且能够同时织8股纱线。
而精纺机则是由水轮驱动,主要用于纺结实的棉纱作为 经线。1779年,英国织布工萨缪尔?克朗普顿(1753?1827年)结合珍妮机与精纺机的长处,发 明了走锭纺纱机,它能够同时纺出4 8股细纱。
因为走锭纺纱机结合了早期两种纺纱机的长 处,所以又称之为骡机,意为两种纺纱机的“杂交”后代。 这些纺纱机的原理大致相同,首先将纺纱纤维,即粗纱缠绕在旋转的纱锭上并移到一架走 锭纺纱机上,走锭纺纱机首先向外拉出细线,然后将其扭在一起形成纱线,当纱线绕在线轴上时 再移回。
1828年,美国人约翰?索普(1784?1848年)发明了环锭纺纱机之后,棉便在环锭纺纱 机上纺。在环锭纺纱机中,粗纱穿过一系列高速滚筒后,被抽成精纱,之后每根精纱均穿过“滑 环”上的小孔,将其扭成一股后,缠绕于高速旋转的垂直的纺纱锭之上时扭着纱线。
获得纱线后,纺织工便可用它制作布匹了,这也正是织布机的主要功能。最简单的织布机 即为有一套平行细线(即布料经线)的一个架子。
织工们以垂直的角度使用梭子导引的另一根 细线(即布料纬线)织入织布机上的经线之中,生产出布匹。最初的重要改进是加上了一些绳 索,用于提起所有的经线,使得梭子能够快速轻便地从一端穿到另一端。
很快,纺织工便将纺织 机的脚踏板引入织布机,更加方便地控制提线绳索。 1733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凯(1704?约1780年)发明飞梭后,更大大提高了纺织工业的 工作效率。
这一设计使得织工能够更加快速地将梭子从布料的一端移到另一端。随着人类文 明的进步,机械织布机也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最初是由水力驱动,1785年,英国发阴家埃德蒙? 卡特赖特(1743?1823年)发明首台蒸汽动力织布机后,蒸汽动力正式代替水力,成为纺织工业 的主要动力输出。
织布机的来历有谁知道织布机的由来呢织布机的由来 我国最原始的织布工具,是出现于六七千年以前的“距织机”。
织布时, 操作者席地而坐,足蹬卷经棍,右手持打纬刀打紧纬线,左手投纬引线。当 然,由于工具的简陋,织布效率是可想而知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秦汉之际,人们革新成功一种手脚并用的单综织机。 这类织机,虽然仍是简单、原始的,但比“距织机”的纺织速度加快了许多 倍,在当时,已经是最先进的织机了。
欧洲到 6 世纪才开始出现这类织机, 到 13 世纪才广泛采用。 一般的织机只能织出平纹的织物,而要织造带有复杂花纹的织物,就要 在织机上再加提花装置。
我国在商周时期已有了提花设备,到汉代,已使用 复杂精密的提花机。但这类提花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不够理想,60 天才 能织出一匹花绫。
三国曹魏初年,扶风(今陕西兴平)的马钧对提花机进行 改革。改革后的提花机,省工省时,织出花纹更加精美,很快得到推广。
后 经唐、宋几代的不断改进提高,提花机更加完善定型。唐代的纺织业非常发 达,已能织出布、绢、纱、绫、罗、绵、绮等十几种丰富多采、精巧新奇的 布帛。
。
提花织机的贡献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一种具有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的织机。
古代普通织机是利用一片或两片综(提升经线的部件)分别同时提升单数或双数的经线,形成梭口,以便送纬打纬,织成平纹的织物。商和西周的丝织品上已有简单的几何纹。
春秋战国时,相当精美的锦和文绮上已出现了复杂多变的鸟兽龙凤花纹。考古发现的汉代提花织物主要是文绮、文锦和文罗。
1971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初年的绒圈锦,其总经线数为8800~12200根,组织结构相当复杂,织机的复杂和织造工作的艰巨可以想见。汉时的一种大型提花织机,在机上部专门设有花楼,挽花工在上面按预定的花纹图样控制复杂的综线运动,与坐在机前的织工配合织造。
东汉王逸的《机妇赋》中曾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这一复杂艰巨的劳动。
关于纺织的历史中国纺织发展史 中国古代纺织品,采用麻、丝、毛、棉的纤维为原料,纺绩(纺沙、辑绩、缫丝)加工成纱线后经编织(挑织)和机织而成的布帛,通常称纺织品。
不同时期的纺织品是衡量人类进步和文明发达的尺度之一。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
中国古代的丝麻纺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古罗马帝国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上丝织品的传播,称中国为“丝之国”的。
新石器时代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发现有苘麻的双股线,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刻划着4条蚕纹,同时出土了纺车和纺机零件。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6000年)出土了编织的双股经线的罗(两经绞、圈绕起菱纹)地葛布,经线密度为10根/厘米,纬线密度地部为13~14根/厘米,纹部为26~28根/厘米,是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
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5500年)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上的苎麻和大麻布纹、粘在头盖骨上的丝帛和残片,以及10余枚红陶纺轮,这是最早的丝织品实物。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精制的丝织品残片,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丝的拈向为Z拈;丝带宽5毫米,用16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3根丝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S拈,拈度为35个/10厘米。
这表明当时的缫丝、合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有一定的水平。同时出土的多块苎麻布残片,经密24~31根/厘米,纬密16~20根/厘米,比草鞋山葛布的麻纺织技术更进一步。
新疆罗布泊遗址出土的古尸身上裹着粗毛织品,新疆哈密五堡遗址(距今3200年)出土了精美的毛织品,组织有平纹和斜纹两种,且用色线织成彩色条纹的罽,说明毛纺织技术已有进一步发展。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距今3200年)内出土了青灰色棉(联核木棉)布,经纬密度各为14根/厘米,经纬纱的拈向均为S拈。
同时还出土了丝麻织品。上述的以麻、丝、毛、棉的天然纤维为原料的纺织品实物,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工艺技术已相当进步。
商周时代 此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宫廷王室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周的统治者设立与纺织品有关的官职,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和征收事宜。
商周的丝织品品种较多,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粘附在青铜器上的织物,已有平纹的纨、皱纹的縠、绞经的罗、三枚(2/1) 的菱纹绮。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铜器上所附的丝织品有纱纨(绢)、朱砂涂染的色帛、双经双纬的缣、回纹绮等,殷墟还出有丝绳、丝带等实物。
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了纬二重组织的山形纹绮残片。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更是丰富多采,湖南长沙楚墓出土了几何纹锦、对龙对凤锦和填花燕纹锦等,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大批的锦绣品。
毛织品则以新疆吐鲁番阿拉沟古墓中出土的数量最多,花色品种和纺织技术比哈密五堡遗址出土的更胜一筹。 汉代 汉代纺织品以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湖北江陵秦汉墓出土的丝麻纺织品数量最多,花色品种最为齐全,有仅重49克的素纱单衣、耳杯形菱纹花罗、对鸟花卉纹绮、 隐花孔雀纹锦、 凸花锦和绒圈锦等高级提花丝织品。
还有第一次发现的印花敷彩纱和泥金银印花纱等珍贵的印花丝织品。沿丝绸之路出土的汉代织物更是绚丽璀灿。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遗址东汉墓出土有隶体“万世如意”锦袍、“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手套和袜子等。毛织品有龟甲四瓣纹罽、 *** 葡萄纹罽、毛罗和地毯等名贵品种。
在这里并首次发现蜡染印花棉布及平纹棉织品。宋代 宋朝的纺织业已发展到全国的43个州,重心南移江浙。
丝织品中尤以花罗和绮绫为最多。宋黄升墓出土的各种罗组织的衣物200余件,其罗纹组织结构有两经绞、三经绞、四经绞的素罗,有起平纹、浮纹、斜纹、变化斜纹等组织的各种花卉纹花罗,还有粗细纬相间隔的落花流水提花罗等。
绮绫的花纹则以牡丹、芍药、月季芙蓉、菊花等为主体纹饰。此外有第一次出土的松竹梅缎。
印染品已发展成为泥金、描金、印金、贴金,加敷彩相结合的多种印花技术。宋代的缂丝以朱克柔的“莲圹乳鸭图”最为精美,是闻名中外的传世珍品。
宋代的棉织品得到迅速发展,已取代麻织品而成为大众衣料,松江棉布被誉为“衣被天下”。 元明清时代 元代纺织品以织金锦(纳石失)最负盛名。
1970年新疆盐湖出土的金织金锦,经丝直径为0.15毫米,纬丝直径为 0.5毫米,经纬密度为52根/厘米和48根/厘米;拈金织金锦的经纬密度为65根/厘米和40根/厘米,更加富丽堂皇。山东邹县元墓则第一次出土了五枚正则缎纹。
明清纺织品以江南三织造(江宁、苏州、杭州)生产的贡品技艺最高,其中各种花纹图案的妆花纱、妆花罗、妆花锦、妆花缎等富有特色。富于民族传统特色的蜀锦、宋锦、织金锦和妆花(云锦)锦合称为“四大名锦”。
1958年北京明定陵出土织锦165卷,袍服衣著200余件。第一次发现了单面绒和双面绒的实物,其中一块绒的经纬密度为64根/厘米和36根/厘米,丝绒毛的高度为 0.2毫米。
棉织品生产已遍及全国各地。明代末年,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500万匹至2000万匹。
加速工业革命的纺织机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13世纪,欧洲开始大规模推广手纺车,手纺车具有垂直的大纺纱轮,大大简化了纺纱的工作。
它有一根带子带动纱锭旋转,纺纱者一只手从垂直的纺纱杆中不断地抽出羊 毛线,另一只手不断地转动纺纱轮。16世纪的手纺车又增加了脚踏板,纺纱工从此可以 坐下来纺纱。
18世纪,纺纱机有两次极为重要的改进。首先是1764年,英国机械师詹姆士 ?哈 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于1770年取得专利),其次是1769年哈格里夫斯的同胞理查 德?阿克赖特发明的精纺机。
早期珍妮机由手转动纺纱轮,主要用于纺织羊毛纱线,而且能够同时织8股纱线。而精纺机则是由水轮驱动,主要用于纺结实的棉纱作为经线。
1779年,英国织布工萨缪尔?克朗普顿结合珍妮机与精纺机的长处,发明了走锭纺纱 机,它能够同时纺出48股细纱。因为走锭纺纱机结合了早期两种纺纱机的长处,所以又 称之为骡机,意为两种纺纱机的“杂交”后代。
这些纺纱机的原理大致相同,首先将纺纱纤维即粗纱缠绕在旋转的纱锭上并移到一架走锭纺纱机上,走锭纺纱机首先向外拉出细线,然后将其扭在一起形成纱线,当纱线 绕在线轴上时再移回。1828年,美国人约翰?索普发明了环锭纺纱机之后,棉便在环锭 纺纱机上纺。
在环锭纺纱机中,粗纱穿过一系列高速滚筒后,被抽成精纱,之后每根精纱均穿过“滑环”上的小孔,将其扭成一股后,缠绕于高速旋转的垂直的纺纱锭之上时 扭着纱线。获得纱线后,纺织工便可用它制作布匹了,这也正是织布机的主要功能。
最简单的织布机即为有一套平行细线(即布料经线)的一个架子。织工们以垂直的角度使用梭子 导引的另一根细线(即布料纬线)织入织布机上的经线之中,生产出布匹。
最初的重要改进是加上了一些绳索,用于提起所有的经线,使得梭子能够快速轻便地从一端穿到另一端。很快,纺织工便将纺织机的脚踏板引人织布机,更加方便地控制提线绳索。
1733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后,更大大提高了纺织工业的工作效率。这一设计使得织工能够更加快速地将梭子从布料的一端移到另一端。
随着人类文明的 进步,机械织布机也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最初是由水力驱动,1785年,英国发明家埃德 蒙?卡特赖特发明首台蒸汽动力织布机后,蒸汽动力正式代替水力,成为纺织工业的主要动力输出。
暑假适合去哪旅行
暑假适合去哪旅行?烟台是个不错的选择,以下是我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烟台旅游简介大全,欢迎浏览!
烟台旅游简介大全
烟台,曾在冰心的文字中反复出现,她在这里度过了8年的童年生活,以至于一生都?心里想着它,嘴里谈着它,笔下写着它?。这个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的滨海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渤海和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不仅风光绮丽、海鲜遍地,还是多少人向往着的宜居城市。
烟台历史悠久,古称芝罘。《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烟台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为防海寇侵扰,在芝罘筑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而得名。
烟台山公园中保存了1861年烟台开埠后十几个国家在烟台山上建造的领事馆、教堂和邮局,各国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百余年的开埠文化尽含其中。坐在滨海大道的双层公交上,可以彻底地欣赏烟台市辽阔而平静的海,吹着几百年来相同的海风,嗅着空气中纯净的味道,直到城市的灯火一点一点亮起来。
烟台是?鲁菜之乡?,福山菜以清鲜、脆嫩、原汁原味为特点,福山面食也非常出名,?福山大面?、?叉子火食?与?硬面锅饼?并称为福山?三大名食?。烟台的名菜、面食和可口的特色小吃有:八仙宴、碧绿羊排、芙蓉干贝、海肠子、红烧大虾、蓬莱卤驴肉、蓬莱小面、糖酥杠子头火食、鲜鱼水饺、油爆双脆等。
旅行支出 饮食:大排挡的海鲜烧烤5毛一串,排骨米饭(1碗炖排骨1碗米饭)15元左右,美味的偏口鱼22元左右一份,一盘炒海肠20元,拌海草10元,辣炒花蛤15元。
交通:出租起步价,每3公里标准型和普通型车为5元,而豪华型的则为12元;每公里租价,标准型车为1.50元,普通型车为1.30元,豪华型为2.00元。公交大巴1元起,每超出5公里再加收0.50元;中巴和空调车1.50元起,每超出5公里再加收0.50元。机场巴士每位10元。
住宿:准五星级的酒店,艺龙会员价在500-600元上下;三四星级的酒店,艺龙会员价在300元左右;经济型酒店,艺龙会员价在200元左右。蓬莱和长岛的渔家,提供包吃包住的服务,一般60元左右一天。
烟台基本信息:
面积:1.37万平方公里。
人口:650多万。
区号:0535
邮编:264000
行政区划:现辖芝罘、福山、牟平、莱山4个区、长岛县,以及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7个县级市,还有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纬度: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
气候描述:
烟台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因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和南部濒临渤海和黄海,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51.9毫米,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相对湿度68%,年平均日照时数2698.4小时。
最佳旅游时间:4-10月。春天的`烟台,梨花香飘千里,沁人心脾,三月三塔山会、昆嵛山踏青节、莱阳梨花节、莱州月季花节相继举行。夏天是去长岛、金沙滩等海滨避暑的最好时节,美味的海鲜到处皆是。
春游烟台
春季的烟台,连阡接陌的梨花,如皑皑白雪,似渺渺轻烟;满山遍野的油菜花,扑满全城,漫步于花丛中,徘徊于梨树下,使人飘飘若仙。五月以后的烟台,更是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夏游烟台
夏季的烟台,大海碧波万顷,沙滩细柔洁净,林带郁郁葱葱,山水林滩相映成趣。不仅有清凉的海水浴场、鲜嫩的美味海鲜,还有海市蜃楼的奇观,令人流连忘返。
最佳出行时间:
最佳出行月份:每年4月~10月
出行看点:烟台旅游资源丰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截至2009年9月,全市有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11个;有三星级以上酒店89家,其中五星级12家,四星级23家,三星级54家。1998年烟台成为首批54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推荐景点:蓬莱阁 八仙渡海口
语言:
胶辽官话
;关于“凉山州有什么好的风景区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双冰”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凉山州有什么好的风景区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凉山州有什么好的风景区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凉山州有什么好的风景区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