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张灵甫简介(74师张灵甫简介)主要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张灵甫简介(74师张灵甫简介)主要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张灵甫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74师张灵甫简介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抗日名将张灵甫简介。
张灵甫(1903.08.20~1947.05.16),男,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因杀妻案改名张灵甫,字钟麟。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于解放战争之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终年44岁。
张灵甫是抗日名将吗
1、当然是了;
2、简介如下:
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名钟麟,字灵甫,以字行,陕西省西安市城郊东大村人,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曾四次参与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后因杀妻获罪,被允许在抗战中“戴罪立功”,参与淞沪会战、南昌会战、常德会战等,立下战功。
3、详解:
张灵甫将军是一个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带领部队打过无数硬仗、恶仗和胜仗,多次负伤。作为许多中国当代新人,可能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这一国共内战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而对于张灵甫将军在此之前的其他生平事迹,尤其是张灵甫在抗战期间参与的许多和日寇军队正面进行的恶仗和硬仗却知之甚少。张灵甫所在的74军在解放战争前是一支抗日英雄部队,在军长王耀武将军的率领下几乎参加了抗战8年内所有国民革命军针对日军的重大战役,毙伤日寇无数,屡挫日军精锐,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德安大捷,被誉为“抗日铁军”。
我们有责任把这段真实的历史昭告中国的后人们,使他们对于发生在60多年前那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只以意识形态和个人成败论英雄,能够从历史的高度上客观、全面地评价张灵甫将军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的一生所为,方不失为偏颇。“兴起于军旅,而死于行伍,此为天经地义之事。”可谓张灵甫一生命运的概括。
张灵甫简介
张灵浦(1903.08.20~1947.05.16),男,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改名张灵甫,字钟麟。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曾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于解放战争之孟良崮战役中阵亡,终年45岁。
张灵浦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抗日英雄,又是一位肄业于北大、多才多艺的才子。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书法更是一绝。曾从一本“武陵藏珍”的书中,见到过张灵甫将军1943年常德会战期间题赠部下的“蔡松坡先生遗集”,字体“雄豪婉丽,冲淡清奇”。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儒将。从外形上看:身材挺拔,气宇轩昂,目光犀利,透着军人的果敢、英气、冷峻......
张灵浦可谓是国军中少有之悍将,抗日功臣!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兰封会战,长沙会战,衢州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上高会战,湘西会战等历次会战,歼敌无数。在万家岭战役中与日寇血战五天五夜,配合主力部队几乎全歼日本一个师团,他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张灵甫的简介
张灵甫(1903.08.20~1947.05.16),男,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因杀妻案改名张灵甫,字钟麟。先后就读于北大、黄埔四期,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人品、武德俱佳,为人正直,是抗日名将、民族英雄。1947年5月16日,于解放战争之孟良崮战役中阵亡,终年44岁。
张灵浦简介
张灵甫,原名张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陕西人,于1925年5月入黄埔军校4期,不久即在戴季陶、王柏龄引荐下加入中国国民党。在校期间,积极参与了驱许(崇智)斗争,分至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任职。
由于常年作战在外,身为胡宗南第一军的团长张灵甫怀疑妻子有背叛行为,结果酿成轰动一时的“团长古城杀妻”的惨剧。此后的张灵甫一度锒铛入狱,被蒋下令关入“模范监狱”10年。
七七事变的爆发后,国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再度出山的张灵甫受到从前上司,此时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正式将名"钟麟"与字号"灵甫"颠倒,改“张钟麟”为“张灵甫”。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自己最为风光的一页。
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O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
1938年,武汉会战中,薛岳指挥第九战区军队以反八字阵诱敌深入,在万家岭包围日军第106师团.日军顽抗夺取制高点张古峰,战局极为危险,张灵甫主动请缨,率敢死队,夜晚抄小道,拼死夺回张古峰,腿部受重伤.
1943年常德之战中,张灵甫亲率突击队救援常德守军74军57师,作战异常凶猛,迫使日军占领常德城当日即退出,为收复常德立下战功。不久以后,在74军军长争夺中失利,仅为副军长兼58师师长。1944年5月开始的长衡会战中,受上级保存实力的影响,未建战功,且被调至陆军大学学习。
1945年4月芷江保卫战中,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血战获胜,战后获三等宝鼎勋章,升任74军中将军长。
张灵甫在抗战中屡立战功,被网上评为国军抗战十大名将(见新浪论坛).
1947年5月14日,张灵甫率74师,孤军冒进进攻坦埠,被陈粟调集华野1纵(叶飞)、4纵(陶勇)、6纵(王必成)、8纵(王建安)、9纵(许世友)五个主力纵队包围。74师最终被击垮,全军覆灭,张灵甫自杀,结束了一生的军旅生涯,此即孟良崮战役。
1945年2月授陆军中将军衔。整编后任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战死孟良崮,终年44岁。
灵甫出世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在长安东乡大东村的一户农家。家境不错的张父将张灵甫送入私塾,10岁的灵甫进入小学。后考入长安中学。在西安的时候,青年张灵甫为文庙的碑帖所吸引,每逢节假日都带上纸笔到文庙临摹碑帖,聚精会神经常忘记吃饭。他的字很快闻名全校,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书法展,观者如云。此事被陕西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听说。于右任曾东渡日本留学,参加过同盟会,1922年,回西安出任靖国军总司令,讨贼军西北第一路总司令。他的书法誉满天下,于是很想看看张灵甫的本领。当时的张灵甫挥毫落笔,连写5个条幅。于右任惊讶之余大喜过望,连连道:“奇才,奇才,后生可畏!”
张灵甫爱好历史,喜欢一同谈古道今,指点江山。1923年毕业后,他回家乡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接受新思潮的影响,张灵甫不甘身处穷乡僻壤,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张灵甫积极参与之余,深感学生的软弱无力。愤而投笔从戎,到河南开封参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1926年,热切投身革命的张灵甫采纳家了广州黄埔军校在郑州的秘密招生,并被录取。同年秋,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修步科。
1927年3月8日,军校第四期学生开学典礼上,张灵甫、胡琏、林彪、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日后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人物们站在一起,聆听校长蒋介石的训话。以这一刻为起点,张灵甫开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马生涯。
血战日寇
张灵甫的仕途并不顺利:由于常年作战在外,身为胡宗南第一军的团长张灵甫怀疑妻子不轨,结果酿成轰动一时的“团长古城杀妻”的惨剧。此后的张灵甫一度锒铛入狱,被蒋下令关入“模范监狱”10年。但由于他书法出众,所以反而这段时间反而润笔颇多,南京街头张灵甫书写的招牌店名多如牛毛。但从此也看出张灵甫暴躁、多疑的性格。
张灵甫的转机在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国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再度出山的张灵甫受到从前上司,此时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正式更名“张宗灵”为“张灵甫”。
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自己最为风光的一页。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O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
1938年,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灵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于是,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移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
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旅下辖团,实为师长。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炮弹负重伤。匆匆包扎伤口后他再度投入战斗。在不久的上高会战中,腿部再度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伤未愈提前归队,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
国民党军队有五大主力,分别放在东北和华东战场,而五大主力中,74师首屈一指,被认为是第一等主力中的第一个主力。而74师师长,便是“杀身成仁”的张灵甫。抗战期间,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由团长而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常德之役,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湘西会战,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奖章。在国民党朝野,张灵甫也被视为“常胜将军”。
孟良崮战役,中共“解放军”共动用9个纵队,用5个纵队主攻,4个纵队打援和阻击敌人.经过3天3夜的浴血奋战,全歼整74师32000余人.“常胜军”覆灭以及“常胜将军”丧身的噩耗,像晴天霹雳震撼了国民党统治中心。蒋介石更是老泪纵横:“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他不仅下令为“效忠党国”的张灵甫在玄武湖畔树碑,还把英国送给国军的一艘巡洋舰改名为“灵甫号”。与张灵甫死后被“嘉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鲁中“剿共”总指挥汤恩伯被撤职。此役对蒋介石集团震动之大,可见一斑
张灵甫的个人简历
1.从国内目前的主流历史观来看,注意是主流,亦即官方,张灵甫张匪无疑是一个罪人。他最大的罪过便是率领整编七十四师在“解放战争”初期将陈毅、粟裕的山东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打得望风而逃。短短数月,七十四师连克淮安、淮阴、涟水等数城,苏皖解放区丧失殆尽,陈粟被迫率部败走山东。在旋即到来的孟良崮战役中,借助郭汝瑰(国民党国防部中将作战厅长)和刘斐(国军军令部第一厅中将厅长)两名“潜入敌人内部的同志”提供的情报,陈粟集中了五倍于七十四师的兵力,最终将其歼灭。张匪宁死不降,以身殉国(冥顽不灵,反动到底,终被击毙)。故此,反动军官张灵甫乃罪人无疑。
2.以曰本旧军人方面的历史观来看,张灵甫将军是一个令他们又恨又怕的对手。抗战初期,74军(整编七十四师前身)建军上海,在俞济时和王耀武的率领下,成为了一支名震天下的抗日铁军。张灵甫凭借战功,在该军历任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直至军长。在与曰军抗衡的卫国战争中,张灵甫和74军胜多败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跃成为国军五大王牌之一。上海、江西德安、江西南昌、湖南常德、湘西雪峰山,都曾经是74军和张灵甫杀敌的战场。曰军数度欲置74军和张灵甫于死地而未果,这支抗日铁军后来竟被同胞消灭,岂不令曰军抚掌大笑?
3.从我本人,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观点来看,张灵甫将军是一位值得现代人大书特书的民族英雄。张灵甫热血书生,投笔从戎,历经磨练,终成抗日先锋,一代名将。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中国人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他忠于革命忠于党,以生命实践了他在黄埔军校许下的诺言。自将军殉国后至今已有61年,由于党派意识浓厚的官方宣传,张灵甫一直被描写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其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尤其是孟良崮一战中的失败大书特书,对其抗战和解放战争初期的胜利则避而不提。这不是历史事实,这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是对一位抗日英雄的羞辱和玷污!不论张灵甫在国内两个党派的战争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仅凭他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表现,他就值得所有热爱中国的中国人所崇敬,所缅怀。
可喜的是,在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活动中,74军和张灵甫将军在抗战中的史料被国内历史学界和媒体多次提到,原有的宣传方式也引起了广泛的反思。国人至此方知,原来张灵甫也曾是抗日英雄,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也应该有他的名字。随着国人的逐渐清醒,愚民教育下张灵甫的反面形象会渐渐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张灵甫,这个伟大的名字必将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为何三国魏晋时期的广东,曾四次易主,历经曲折?
在历史上美国应该有很多次有过动用核 弹 的念头:美国首次试图动用核 武 器是1946年第一次伊朗危 机 期间。第二次是1946年11月,一架美 军战 机在南斯拉夫上空被击 落。杜 鲁 门 立 即派6架 装 备有原 子 弹 的 B-29战略 轰 炸机进抵德国,并且编队飞越南斯南拉上空,公然威 胁 南斯拉夫。第三次威胁要动用核 武 器是在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 机期间。美军甚至制定了对苏联发 动 核 战 争的具体计划。接下来就是在苏伊士运河战 争、第二次柏林危 机、第三次柏林危 机、古巴导 弹 危 机、约旦、以色列危机期间试图发动核 战 争。接下来就是对中国的四次核 威 胁, 第一次威 胁要对中 国 使 用核 武 器是1950年朝鲜战 争 期间,美国第二次企图对中国 动 核 武 是在越 战第一阶段,美国第三次企图对中国实施核攻击是1954年解放军炮轰金门期间,美国第四次企图对中国动用核武是1958年解放军再次炮轰金门、马祖期间。
广东,简称?粤?,广东说的话叫?粤语?,古称?百越?,?越?和?粤?通用。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三国时期,广东属于交州的一部分,与益州、荆州、扬州相邻,很荣幸被曹操、刘表、刘备、孙权等势力激烈争夺。那么广东(交州)属于魏蜀吴中哪个的势力范围?好多人毫不犹豫地回答东吴。这个答案固然没错,可是广东(交州)曾短暂归顺蜀汉和西晋。下面依据相关史料,简要分析如下。
士燮统治时期(公元187年?公元210年)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他于187年被东汉朝廷任命为交趾太守。这时,交州刺史朱符征收苛捐杂税,实行暴政,被民众所杀,州郡大乱。这时,张角黄巾军大起义,动摇了东汉集团对各地的统治,军阀林立,交州也不例外。士燮名义上东汉的交趾太守,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岭南各郡的军阀。交州的要职多为士氏的亲族担任,如士燮之弟士壹任合浦太守、二弟徐闻县县令士兼任九真太守、士的弟弟士武任南海太守。《三国志?卷四十九》中记载如下:
迁交趾太守。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州郡扰乱。燮乃表壹领合浦太守。次弟徐闻令领九真太守,弟武,领南海太守。
士燮性格宽厚有器量,谦虚下士,中原的士人中纷纷前往依附避难,如袁徽、许靖、刘巴、程秉、薛综等名士。交州在士燮的统治下,国泰民安,百姓躲过了中原的战乱。这时的士燮,是交州无冕之王。
归附东吴孙权时期(公元211年?公元280年)
公元211年,东吴派任命大将步骘为交州刺史,进军交州,士燮率兄弟归附。此后,士燮被孙权封为左将军,交州正式纳入东吴势力范围。晚年,士燮将儿子士廞送到东吴为人质,并每年贡献当地宝物以维持其政权,这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关系。公元220年,东吴派吕岱代替步骘为交州刺史。
公元226年,士燮去世后,以今天广西北海市合浦为界,吴国将南岭以南诸郡划分为广州和交州,以北广州,以南为交州。他们治所分别为番禺和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东吴孙权任命吕岱、戴良分别为广州、交州刺史,士燮的儿子士徽仅仅是九真太守。随后,士徽反叛,被吕岱带兵剿灭。《三国志?卷四十九》中记载如下:
而燮子徽自署交阯太守,发宗兵拒良?即皆伏诛,传首诣武昌。
短暂归属蜀汉时期(约公元225年?公元229年)
公元223年,益州地方豪强雍闿受到士燮的蛊惑,反叛蜀汉,归附东吴。诸葛亮休养生息数年,恢复夷陵之战的创伤后,于公元225年发动大军平叛,七擒孟获占领南中,另一路大军李恢继续向不毛之地进兵,占领交州,领交州刺史。
或许蜀汉占领的仅仅一部分交州,所占领地远远无法和东吴相比。占领时间也不长,只有短短几年。公元229年,东吴和蜀汉重新建立盟约,重修旧好,蜀汉为表示诚意,撤去李恢交州刺史之职。这宣告蜀汉从交州退出,东吴完全掌握交州。《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建兴七年,以交州属吴,解恢刺史。更领建宁太守,以还居本郡。
短暂归属曹魏与西晋时期(约公元263年?271年)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之后,交州吕兴等人造反,向曹魏称臣,希望得到支持,由于路途遥远,无法得到曹魏实质性支持而失败。晋武帝司马炎以晋代魏不久,派遣杨稷通过益州、南中夺取交州,斩吴交州刺史刘俊和大都督修则,大破吴军。不久,东吴皇帝孙皓派大都督薛珝和苍梧太守陶磺等率兵击败杨稷,抓获杨稷,重新掌握交州。不久,杨稷吐血而亡,晋武帝嘉奖其忠烈,追封为交州刺史。《华阳国志》中记载如下:
被攻八月,救援不至,众寡不敌,遂为珝、璜所获。囚稷,欲以送皓。稷呕血死。帝嘉其忠烈殁命,追赠交州刺史。
三国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公元280年晋朝灭吴,共60年历史。这六十年中,广东(交州)大部分时期在东吴掌握之中,隶属于东吴的势力范围。蜀汉和西晋仅短暂统治过广东(交州)部分州郡,时日很短,也没有效控制。因此,可以笼统地认为:三国时期,广东(交州)属于东吴的管辖范围。
关于“张灵甫简介(74师张灵甫简介)主要经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采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张灵甫简介(74师张灵甫简介)主要经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张灵甫简介(74师张灵甫简介)主要经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张灵甫简介(74师张灵甫简介)主要经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