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病是怎么发生为害的?

网上有关“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病是怎么发生为害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病是怎么发生为害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894年Iwanoski首次发现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病。目前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病几乎在世界各菜豆生产地区均有报道,是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菜豆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菜豆:在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由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引起的菜豆病毒病具有经济重要性。在菜豆田间,伊朗曾报道植株感染菜豆普通花叶病毒为51.7%,美国有田间发病率达到75.2%的记载。发病田块,菜豆籽粒产量可降低35%~98%(Gálvez.and.Cárdenas-A,1974;Hampton,1975;Zaumeyer.and.Thomas,1957)。不同的病毒株系引起的单株荚数减少50%~64%,单株种子产量降低53%~68%;不同的品种和病毒侵染时期不同,引起的产量损失从6%~98%不等。在马拉维,菜豆因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的侵染损失35%~98%;古巴菜豆因该病毒的为害减产11%~62%,印度减产65%~71%。豇豆:非洲许多豇豆生产国家具有经济重要性,是豇豆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病毒的种传率在一些品种上高达50%,在埃及可以造成13%~87%的产量损失,在赞比亚损失可达40%~60%,在尼日利亚北部地区甚至在一些地块造成100%的产量损失。豇豆花叶病毒病在伊朗也有引起87%损失的报道,澳大利亚报道引起豇豆生产损失19%。绿豆:澳大利亚报道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引起31%~75%的损失;伊朗有减产31%~75%的记录。红小豆:是东亚地区小豆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可以引起30%~40%的产量损失。日本因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的发生而使红小豆减产33%。

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病的传播方法和传毒介体有哪些?

花生病毒病在我国主要有条纹病毒病、黄花叶病毒病和普通花叶病毒病3种。它们分别由花生条纹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花生矮化病毒引起。70年代以来,在北方花生产区多次暴发,大面积流行成灾,给花生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花生条纹病毒病又名花生轻斑驳病。北方花生产区普遍发生。花生早期感染此病可减产20%。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又称花生黄花叶病,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和北京等地,早期感染此病可减产30%~40%。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又名花生矮化病毒病,分布河南、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一带,属暴发性流行病害,一般年份仅零星发生。花生早期感病,病株可减产30%~50%。

症状

条纹病毒病发病初期花生顶端嫩叶呈现褪绿斑和环斑,后逐渐发展成浅绿和深绿相间的斑驳状或沿叶脉出现暗绿色条纹(彩版十一,64)。

黄花叶病毒病发病初期顶端嫩叶出现褪绿黄斑,叶片卷曲,后逐渐发展成黄绿相间花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等各种症状,病株有些矮化,通常叶不变形。(彩版十一,65)。

普通化叶病毒病发病初期顶端嫩叶出现“明脉”或褪绿色斑,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花叶,沿叶脉出现辐射状绿色小条纹和斑点,叶缘有些扭曲,叶片变窄、变小,病株有些矮化。

病原

花生条纹病毒(简写PSTV)我国曾报道为轻斑驳病毒(简写PMMV),属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线粒状,除侵染花生、大豆、芝麻、和鸭跖草外,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还可系统侵染望江南、克里文莱烟、白羽扁豆、绛三叶草,局部侵染决明、昆诺藜、苋色藜。

花生黄花叶病毒(简写CMV-CA)属黄瓜花叶病毒组,病毒颗粒状,对豆科作物致病力强,能系统侵染豇豆、菜豆、花生,仅隐性侵染黄瓜和番茄。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又名花生矮化病毒(简写PSV),属黄瓜花叶病毒组,病毒颗粒球状。PSV存在很多株系,在我国主要是PSV-Mi,不引起花生严重矮化,该病毒系统侵染苋色藜和昆诺藜,但不侵染普通烟、白三叶草。

发病特点

3种病毒病均是以带毒种子长成的病株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受PSV感染的刺槐花叶树是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另1个重要的初侵染源。由于带毒种子是初次侵染源,所以种子带毒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害流行程度。通常大粒种子带毒率低,小粒种子带毒率高;早期感病植株种子带毒率高,开花盛期后感病的植株种子带毒率低。蚜虫(豆蚜、桃蚜、槐蚜)是传毒媒介,因此蚜虫大发生,势必造成病害大流行。花生蚜的发生及病害流行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气温高,雨日少,降雨量少,有利蚜虫繁殖,则当年病毒病有大流行的可能。花生种在旱地比水浇田发病重;坡地比平地发病重;贫瘠地比肥田发病重;露地栽培比地膜覆盖栽培发病重;沙地比粘土地发病重;近果园、菜地、村庄、槐树、杂草多以及管理粗放的花生地发病重;一般蔓生型品种花生比直立型品种花生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精选种子。严格剔除瘪粒、变色、小粒种子,减少初侵染源。

(2)选用抗(耐)病品种。海花1号、徐州684、花37等对条纹病毒病感病程度低,而83-15007、中花1号等耐普通花叶病毒病,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种。

(3)农业防治。改良土壤,施足基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促使花生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早期拔除病株,可减轻病害发生。

(4)药剂防治。种衣剂4号以种子重量2%的量拌种,苗期及时药剂治蚜,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5)实行检疫。南方花生产区仅零星发生病毒病,因此应防止北方病区种子大量调往南方;防止北方重病区种子调往轻病区。

传播方法: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在田间主要通过昆虫介体传播,病毒能够通过汁液经机械摩擦传播(温室条件下,一些菜豆品种接种后发病率达到100%),病毒可以在一些豆类作物上通过花粉、胚珠、种子传播,如果侵染发生在开花前,有些品种的种传率达90%以上。传毒介体:传毒昆虫介体为蚜虫,包括豆蚜Aphis.craccivora、豌豆蚜Acyrthosiphon.pisum、卫矛蚜Aphis.euonymi、蚕豆蚜Aphis.fabae、棉蚜Aphis.gossypii、苜蓿蚜Aphis.medicaginis、鼠李马铃薯蚜Aphis.nasturtii、苹果蚜Aphis.pomi、酸模蚜Aphis.rumicis、异绣线菊蚜Aphis.spiraecola、Brachycolus.atriplicis、甘蓝蚜Brevicoryne.brassicae、棕榈蚜Cerataphis.palmae、豚草指管蚜Dactynotus.ambrosiae、Dactynotus.pseudoambrosiae、Dactynotus.spiraecola、Dysaulacorthum.antirrhinii、红滨藜蚜Hayhurstia.atriplicis、红滨藜大尾蚜Hyalopterus.atriplicis、萝卜蚜Lipaphis.erysimi、芜菁蚜Lipaphis.pseudobrassicae、Macrosiphum.ambrosiae、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euphorbiae、巢菜修尾蚜Megoura.viciae、榛角斑蚜Myzocallis.coryli、桃蚜Myzus.persicae、Pemphigus.populicaulis、Phopalosiphum.maidis、山毛榉叶蚜Phyllapis.fagi、玉米缢管蚜Rhopalasiphum.maidis、Shenaweuhum.minutum、芒果声蚜Toxoptera.odinae。传毒方式为非持久性,饲毒lmin后即可带毒。

关于“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病是怎么发生为害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符菲菲的头像
    符菲菲 2025年08月11日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符菲菲”

  • 符菲菲
    符菲菲 2025年08月1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病是怎么发生为害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病是怎么发生为害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 符菲菲
    用户081110 2025年08月11日

    文章不错《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病是怎么发生为害的?》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周丽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