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南史》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2)”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南史》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2)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栋字元吉。及简文见废,侯景奉以为主。栋方与妃张氏锄葵,而法驾奄至,栋惊不知所为,泣而升辇。及即位,升武德殿,欻有回风从地涌起,翻飞华盖,径出端门,时人知其不终。于是年号天正,追尊昭明太子曰昭明皇帝,安王为安皇帝,金华敬妃蔡氏为敬皇后,太妃王氏为皇太后,妃为皇后。未几,行禅让礼,栋封淮阴王,及二弟桥、樛,并锁于密室。景败走,兄弟相扶出,逢杜崱于道,崱去其锁。弟曰:「今日免横死矣。」栋曰:「倚伏难知,吾犹有惧。」初,王僧辩之为都督,将发,谘元帝曰:「平贼之后,嗣君万福,未审有何仪注?」帝曰:「六门之内,自极兵威。」僧辩曰:「平贼之谋,臣为己任,成济之事,请别举人。」由是帝别敕宣猛将军朱买臣使行忍酷。会简文已被害,栋等与买臣遇见,呼往船共饮,未竟,并沈于水。
河东王誉字重孙,普通二年,封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东郡王。累迁南中郎将、湘州刺史。未几,侯景寇建邺,誉入援,至青草湖,台城没,有诏班师。誉还湘镇。
时元帝军于武城,新除雍州刺史张缵密报元帝曰:「河东起兵,岳阳聚米,将来袭江陵。」元帝甚惧,沈米断缆而归。因遣谘议周弘直至誉所督其粮众。誉曰:「各自军府,何忽隶人。」使三反,誉并不从。元帝大怒,遣世子方等征之,反为誉败死。又令信州刺史鲍泉讨誉,并陈示祸福。誉谓曰:「欲前即前,无所多说。」泉军于石椁寺,誉逆击不利而还。泉进军橘洲,誉攻之又见败。于是遂围之。誉幼而骁勇,马上用弩,兼有胆气,能抚士卒,甚得众心。元帝又遣领军王僧辩代鲍泉攻誉。誉将溃围而出,会其麾下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遂被执。谓守者曰:「勿杀我,得一见七官,申此谗贼,死无恨。」主者曰:「奉令不许。」遂斩首,送荆镇。元帝返其首以葬焉。
初,誉之将败,引镜照面,不见其头。又见长人盖屋,两手据地噉其脐。又见白狗大如驴,从城出,不知所在。誉甚恶之,俄而城陷。
豫章王综字世谦,武帝第二子也。天监三年,封豫章郡王。累迁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入为侍中、镇右将军。
初,综母吴淑媛在齐东昏宫,宠在潘、馀之亚。及得幸于武帝,七月而生综,宫中多疑之。淑媛宠衰怨望。及综年十四五,恒梦一年少肥壮自挈其首对综,如此非一,综转成长,心惊不已。频密问淑媛曰:「梦何所如?」梦既不一,淑媛问梦中形色,颇类东昏。因密报之曰:「汝七月日生儿,安得比诸皇子。汝今太子次弟,幸保富贵勿泄。」综相抱哭,每日夜恒泫泣。又每静室闭户,藉地被发席藳。轻财好士,分施不辍,唯留身上故衣,外斋接客,分粗服。厨库恒致罄乏。常于内斋布沙于地,终日跣行,足下生胝,日能行三百里。尝有人士姓王,以屯踬投告综。于时大乏,唯有眠床故皁复帐,即下付之。其降意下士,以伺风云之会,诸侯王妃主及外人并知此怀,唯武帝不疑。
及长有才学,善属文。武帝御诸子以礼,朝见不甚数。综恒怨不见知。每出蕃,淑媛恒随之至镇。时年十五,尚裸袒嬉戏于前,昼夜无别。妃袁氏,尚书令昂之女也。淑媛恒节其宿止,遇袁妃尤不以道,内外咸有秽声。
综后在徐州,政刑酷暴,又有勇力,制及奔马,暴杀驹犊。常阴服微行,着乌丝布帽。夜出无有期度,招引道士,探求数术。性聪敏多通,每武帝有敕疏至,辄忿恚形于颜色。帝性严,群臣不敢轻言得失,凡综所行,弗之知也。于徐州还,频裁表陈便宜,求经略边境。帝并优敕答之。徐州所有练树,并令斩杀,以帝小名练故。累致意尚书仆射徐勉,求出镇襄阳。勉未敢言,因是怒勉,饷以白团扇,图伐檀之诗,言其贿也。
在西州,于别室岁时设席,祠齐氏七庙。又累微行至曲阿拜齐明帝陵。然犹无以自信,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其骨,沥血试之。既有征矣,在西州生次男月馀日,潜杀之。既瘗,夜遣人发取其骨又试之,其酷忍如此。每对东宫及诸王辞色不恭逊。尝改岁后,问讯临川王巨集,出至中合,登宏羊车次遗粪而出。居都下所为多如此者。
普通四年,为都督、南兖州刺史。颇勤于事,而不见宾客。其辞讼则隔帘理之。方幅出行,垂帷于舆,每云恶人识其面也。
初,齐故建安王萧宝寅在魏,综求得北来道人释法鸾使入北通问于宝寅,谓为叔父。襄阳人梁话母死,法鸾说综厚赐之,言终可任使。综遗话钱五万。及葬毕,引在左右。法鸾在广陵,往来通魏尤数,每舍淮阴苗文宠家。言文宠于综,综引为国常侍。
六年,魏将元法僧以彭城降,帝使综都督众军,权镇彭城,并摄徐州府事。武帝晓别玄象,知当更有败军失将,恐综为北所擒,手敕综令拔军。每使居前,勿在人后。综恐帝觉,与魏安丰王元延明相持,夜潜与梁话苗文宠三骑开北门,涉汴河,遂奔萧城。自称队主,见延明而拜。延明坐之,问其名氏,不答,曰:「殿下问人有见识者。」延明召使视之,曰「豫章王也」。延明喜,下地执其手,答其拜,送于洛阳。及旦,斋内诸合犹闭不开,众莫知所以,唯见城外魏军叫曰:「汝豫章王昨夜已来在我军中。」城中既失王所在,众军乃退,不得还者甚众。湘州益阳人任焕常有骓马,乘之退走。焕脚为抄所伤,人马俱弊,焕于桥下歇,抄复至。焕脚痛不复得上马,于是向马泣曰:「骓子,我于此死矣。」马因跪其前脚,焕乃得上马,遂免难。综长史江革、太府卿祖恒并为魏军所禽,武帝闻之惊骇。
综至魏,位侍中、司空、高平公、丹阳王,梁话、苗文宠并为光禄大夫。综改名赞字德文,追服齐东昏斩衰,魏太后及群臣并吊。
八月,有司奏削爵土,绝其属籍,改子直姓悖氏。未及旬日,有诏复属籍,封直永新侯。久之乃策免吴淑媛,俄遇鸩而卒,有诏复其品秩,諡曰敬,使直主其丧。
及萧宝寅据长安反,综复去洛阳欲奔之。魏法,度河桥不得乘马,综乘马而行,桥吏执之送洛阳。魏孝庄初,历位司徒、太尉,尚帝姊寿阳长公主。陈庆之之至洛也,送综启求还。时吴淑媛尚在,敕使以综小时衣寄之。信未达而庆之败。未几,终于魏。
初,综在魏不得志,尝作听锺鸣、悲落叶以申其志,当时莫不悲之。后梁人盗其柩来奔,武帝犹以子礼祔葬陵次。
直字思方,位晋陵太守,沙州刺史。
南康简王绩字世谨,小字四果,武帝第四子也。天监七年,封南康郡王。十年,为南徐州刺史。时年七岁,主者有受货洗改解书,长史王僧孺弗之觉,绩见而诘之,便即首服,众咸叹其聪警。
十七年,为都督、南兖州刺史,在州以善政称。寻有诏征还,百姓曹乐等三百七十人诣阙上表,称绩尤异一十五条,乞留为州任。优诏许之。普通四年,征为侍中、云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五年,出为江州刺史。丁董淑媛忧,居丧过礼,固求解职。乃征授安右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寻加护军。羸瘠,不亲视事。大通三年,因感疾薨于任。赠开府仪同三司,諡曰简。
绩寡玩好,少嗜欲,居无仆妾,躬事俭约。所有租秩,悉寄天府。及薨后,少府有南康国无名钱数千万。子会理嗣。
明朝将领、阳武侯薛禄简介,薛禄与薛仁贵有关系吗?
丧制之一
○初丧
(终称附○ 东周政衰,诸侯逾僣,或已削去周典。重遭秦皇焚书,旧制遂多荡灭。汉魏以降,儒者乃推士礼,制当时之仪耳。他皆类此。○ 周 汉 魏)
周制,(天子之制,具大丧初崩卷。)国君、大夫疾病,外内皆扫。(疾困曰病。外内皆扫,为宾客来问疾。扫,悉报反。)彻悬。(声音动人,病者欲静也。凡乐器,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夫判悬,士特悬也。)寝东首於北牖下,(病者恒居北牖下也。)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废,去也。人始生在地,去床,庶其生气反也。彻亵衣,则所加者新朝服矣。加朝服者,明其终於正也。体,手足也。四人持之,为其不能自屈伸也。)男女改服。(为宾客来问病。亦朝服也。)属纩以俟绝气。(纩,新绵也。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也。属音烛。)男子不死於妇人之手,妇人不死於男子之手。(君子重终,为其相亵。)士死於适(音的)室,幠(音呼)用敛衾。(适室,正室。疾音齐,故於正寝焉。疾时处北牖下,死而迁之当牖下,有床衽。幠,覆也。敛衾,大敛所用之衾。小敛衾当陈也。)君夫人卒於路寝,大夫代妇卒於适寝。内子未命,则死於下室,迁尸於寝。士之妻皆死於寝。(内子,卿之妻。下室,其燕处。)天子死曰崩,(崩者,自上颠坠之名。)诸侯曰薨,(薨,颠坏之声。)大夫曰卒,(卒,终也。君子曰终。)士曰不禄,(不禄,不终其禄。)庶人曰死。(死之言澌也。精神澌尽也。)死寇曰兵。(异於凡人,当飨录其后也。王肃曰:"兵,死也。")
汉石渠议:"闻人通汉问云:"记曰:"君赴於他国之君曰不禄,夫人曰寡小君不禄,大夫士或言卒死。"皆不能明。"戴圣对曰:"君死未葬曰不禄,既葬曰薨。"又问:"尸服卒者之上服。士曰不禄,言卒何也?"圣又曰:"夫尸者,所以象神也。其言卒而不言不禄者,通贵贱尸之义也。"通汉对曰:"尸,象神也,故服其服。士曰不禄者,讳辞也。孝子讳死曰卒。""
五经通义云:"春秋说题辞曰:"大夫曰卒,精耀终也。卒之为言绝於邦也。士曰不禄,不禄为言削名章也。""
白虎通曰:"天子称崩何?别尊卑、异生死也。崩之为言忄崩然僵天下也。庶人曰死,魂魄去心,死之为言澌,精气穷也。"又曰:"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复得见。不直言死称丧者,孝子之心不忍言也。"
魏明帝诏亭侯以上称薨:"夫爵命等级,贵贱之序,非徒偏制,盖礼关存亡。故诸侯大夫既终之称,以薨卒为别。今县乡亭侯不幸称卒,非也。礼,大夫虽食采不加爵。即县亭侯既受符策茅土,名曰列侯,非徒食采之比也。於通存亡之制,岂得同称卒耶?其亭侯以上,当改卒称薨。"
三府上事博士张敷等追议:"诸王公大将军县亭侯以上有爵土者,依诸侯礼皆称薨。关外侯无土、铜印,当古称卒。千石、六百石下至二百石,皆诣台受拜,与古士受命同,依礼称不禄。"高堂崇议:"诸侯曰薨,亦取陨坠之声也。礼,王者之后公及王之上公九命为二伯者,侯伯皆执珪,子男及王之公皆执璧,其卒皆曰薨。今可使二王后公及诸国王执珪,大将军县亭侯有爵土者,车骑卫将军辟召掾属与三公俱执璧者,卒皆称薨。礼,大夫曰卒者,言陈力展志,功成事卒,无遗恨也。今太中大夫秩千石,谏议、中散大夫秩皆六百石,此正天子之大夫也;而使下与二百石同列称不禄,生为大夫,死贬从士,殆非先圣制礼之意也。云士不禄者,言士业未卒,不终其禄也。"
尚书曹访云:"官僚终卒,依礼各有制。至於其闲,令长以下,通言物故,不知物故之名本所依出。"高堂崇曰:"闻之先师,物,无也,故,事也,言无复能於事者也。"
○复(始卒事位及奠讣告等附○ 周 大唐)
周制,司服供服。隶仆复於小寝、大寝。(小寝,高祖以下庙之寝。始祖曰大寝也。)夏采掌大丧以冕服复於太祖,以乘车建绥复於四郊。(求之王平生常所有事之处也。乘车,玉辂。於太庙,以冕服不出宫也。四郊以绥,出国门此行道也。郑司农云:"复谓始死招魂复魄也。"夏采,天子之官也。故以冕服。太祖,始祖之庙也。绥,以旄牛尾为之,缀於幢上,所谓注旄於竿首者也。王祀四郊,乘玉辂,建太常。今以之复,去其旒,异之於生也。)复曰"天子复矣"。(始死呼魄辞也。不呼名,臣不名君也。)告丧曰"天王登遐"。(告,赴也。登,上也。遐,已也。上已者,若言仙去。)诸侯大夫复,其有林麓则虞人设阶,无林麓则狄人设阶。(复者,招魂复魄也。阶,所乘以升屋者也。虞人,主林麓之官也。狄人,乐吏之贱者也。阶,梯也,簨虡之类。)诸侯小臣复,复者朝服,君以衮,夫人以阙狄,大夫以玄赪,代妇以襢衣,士以爵弁,士妻以褖衣。复者以簪裳於衣,左荷之,扱领於带。皆升自前东荣,中屋履危,北面,招以衣,三号曰:"皋!某复!"卷衣投於前,司服受之用箧,升自阼阶,以衣尸。(小臣,君之近臣也。朝服而复,所以事君之衣也。复用死者之祭服,以其求神也。君以衮,谓上公也。夫人以屈狄,互言之耳。上公用衮,则夫人用袆衣,侯伯用鷩,其夫人用褕狄;子男以毳,其夫人乃用屈狄矣。赪,赤也。玄衣赤裳,所谓卿大夫自玄冕而下之服也。其妇亦以襢衣。杂记云:"内子以鞠衣,褒衣素沙。下大夫以襢衣。其馀如士。"注云:"内子,卿之适妻也。下大夫,谓下大夫之妻也。"荣,屋翼也。升东荣者,谓卿大夫士也。天子诸侯言东霤。危,栋上也。号,若云"皋某复"也。北面,招求诸幽之义。皋,长声也。某,死者之名也。复,反也。司服以箧待衣於堂前。衣尸者,覆之,若得魂魄然。)复者降自西北荣。(不由前降,不以虚反也。降,因彻屋西北之厞,若云此室凶,不可居。然其薪,用爨沐。)其为宾,则公馆复,私馆不复。(私馆,卿大夫之家也。不於之复,为主人之恶。)其在野,则升其乘车之左毂而复。(左毂,象屋东荣。)凡复衣,不以衣尸,不以敛。(不以衣尸,谓不以袭也。复者庶其生也,若以其衣袭敛,是用生施死,於义相反。)妇人复,不以袡。(袡,嫁时上服,非事鬼神之衣也。)凡复,男子称名,妇称字。(妇人不以名行。)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复谓招魂。且分祷五祀,庶几其精气之反。)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鬼神处幽闇,望其从鬼神所来。)北面,求诸幽之义也。(向其所从来也。礼,复者升屋北面。)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事。(气绝则哭,哭而复,复而不苏,可以为死事矣。)
人物生平 靖难建功
薛禄早年在北平从军。1399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薛禄随军夺取北平九门。真定之战时,薛禄生擒左副将军李坚,因功升任指挥佥事。此后,薛禄随朱棣援救永平(今河北卢龙),攻克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富峪(今河北平泉北)、会州(今河北平泉西南)、宽河(今河北宽城),并回军北平,进封指挥同知。
1400年(建文二年),燕军攻打大同,薛禄担任先锋。白沟河之战后,薛禄率军追击南军,一直追到济南,升任指挥使。十二月,薛禄率五十骑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击败南军数百人。当时,朱棣战败,退回北平。盛庸命真定诸将屯兵威县、深州,截断燕军退路,但都被薛禄击破。
1401年(建文三年),燕军大战滹沱河,右军退却。薛禄策马驰援,前后冲阵数十次,大破南军,追击至夹河。单家桥之战时,薛禄被南军大将平安生擒,但他奋力挣脱绳索,拔刀杀死守卒,飞驰而回,又继续作战,终于击败平安。此后,薛禄又攻破顺德(今河北邢台)、大名、彰德(今河南安阳)、西水寨,生擒都指挥花英。
1402年(建文四年),薛禄趁胜攻破东阿、东平、汶上,并在淝河、小河、灵璧等战役中,战功卓著。六月,朱棣攻入南京,不久称帝,是为明成祖,并擢升薛禄为都督佥事。
加官封侯1408年(永乐六年),薛禄升任都督同知。1410年(永乐八年),薛禄又充任骠骑将军,随成祖北伐,并升任右都督。
1412年(永乐十年),薛禄上奏道:“自古以来,用人必先进行教育。若不在闲暇时期教育武臣子弟,恐怕将来有战事时,没人可以委任。”成祖深表赞同,便命他操练各地送来的数万幼军。
1417年(永乐十五年),薛禄改任行在后军都督,管理北京营造事务。1420年(永乐十八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封薛禄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阳武侯,世禄一千一百石。
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薛禄再次随明成祖北伐,并率领右哨,回军后又讨平长兴群盗。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薛禄再次统领右哨,随成祖北伐。后来,成祖病逝,明仁宗继位,命薛禄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封太子太保,赐铁券。
佩印巡边1425年(洪熙元年),薛禄充任总兵官,镇守边塞,不久因擒获敌寇有功,增俸禄五百石。后来,仁宗给镇边众将颁发将军印。薛禄被任命为镇朔大将军,巡视开平,到达大同边塞。
不久,明宣宗继位,薛禄被召回京师,并陈述守卫边疆的五项事宜,再次奉命巡边。1426年(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今山东惠民)起兵造反,明宣宗亲征讨伐,并以薛禄为先锋。
八月,朱高煦投降,薛禄与尚书张本奉命留守乐安。1427年(宣德二年),薛禄又巡视畿南各府,并严肃军纪,不许军士扰民。后来,薛禄再次担任镇朔大将军,北上巡视开平,此后驻扎在宣府(今河北宣化)。
这时,瓦剌进犯开平,撤军时在三百里外扎营。薛禄率精兵昼伏夜行,三天后赶到敌营,派轻骑冲锋,大破敌军。薛禄回军后,见敌军跟踪在后,又将其击败。不久,薛禄被召回京师。
1428年(宣德三年),薛禄随宣宗北征,在宽河击败敌军,并留守蓟州、永平。此后,薛禄数次担任镇朔大将军,巡视边防,保护粮饷。
病逝1430年(宣德五年),薛禄在凤凰岭击破敌军,加封太保,他还建议朝廷在永宁卫的团山、雕鹗、赤城、云州、独石等地筑建城堡,以防御敌军。
不久,朝廷调发军民三万六千人前去筑城,又命精骑一千五百人随行保护,并让这些人都听从薛禄调遣。临行前,宣宗赋诗,将薛禄比作古代的贤人仲山甫、南仲。薛禄得知诗意后,道:“薛禄不敢比作前贤,但岂敢不勉力图报皇帝圣恩。”
同年六月,薛禄患病,宣宗便把他召回京师。七月,薛禄病逝,终年七十三岁,追赠鄞国公,谥号忠武。
轶事典故相传,薛禄出生时大雨突降,恰巧有两个指挥使路过薛家,敲门敲不开,便在门外避雨。他们见房顶上喜鹊成群地聚集,争着用翅膀覆盖漏雨的地方,觉得很奇怪。一会儿,薛禄的父亲出来,指挥这才知道这家刚生了个儿子。指挥使惊奇的道:“这个孩子日后必定非常显贵!不然怎么会有喜鹊为他遮雨,指挥使来为他看门?”
人物评价杨士奇:为将智勇兼备,常事先筹划,用心之至,以夜继日。故所向成功,未尝败北。问一但临陈中矢石,裹创赴斗,无进无退。公祗事三圣,涉历多,用志笃,鞠躬尽瘁,以效臣职。故能建功国家,流光简册,致身富贵,垂庆后昆,其非古名将之流,而今之不可多见者。
张廷玉:禄有勇而好谋,谋定后战,战必胜。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善抚士卒,同甘苦,人乐为用。“靖难”诸功臣,张玉、朱能及禄三人为最,而禄逮事三朝,岿然为时宿将。
家族成员 家庭亲属曾祖:薛安,追赠侯爵。
祖父:薛大,追赠侯爵。
父亲:薛遇林,追赠侯爵。
妻子:李氏,封阳武侯夫人。
儿子:薛勋,早卒。
侯爵世系第二代:薛诜,薛禄之孙,宣德七年(1432年)袭爵。
第三代:薛琮,景泰四年(1453年)袭爵。
第四代:薛伦,成化十二年(1476年)袭爵。
第五代:薛翰,嘉靖九年(1530年)袭爵。
第六代:薛,薛翰族子,万历五年(1577年)袭爵。
第七代:薛钲,薛之弟,袭爵时间不详。
第八代:薛濂,袭爵时间不详,崇祯十七年(1644年)遇害。
史籍记载《明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
墓葬纪念阳武侯墓,又名薛武侯墓,位于青岛黄岛区薛家岛镇,墓道有石翁仲、石相生(石兽)、石柱,有杨士奇题刻的《阳武侯追封鄞国公谥忠武薛禄神道碑铭》。
关于“《南史》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2)”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周丽号的签约作者“杜伊果”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南史》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2)”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南史》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2)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文章不错《《南史》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2)》内容很有帮助